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品技术
2525
合肥研究院研制成功无液氦干式超导磁体插杆式扫描隧道显微镜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陆轻铀课题组在极端与强振动条件下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研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制成功了国际首个适用于干式超导磁体的插杆式扫描隧道显微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显微镜领域期刊Ultramicroscopy上。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作为扫描探针显微镜大家庭的代表,具有实空间的原子分辨率和动量空间的高能量分辨率,并可拓
新突破有望实现有机物碳氢键精准转化 为药物分子研发和改造提供新途径
记者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获悉,该所刘国生课题组在有机分子精准转化领域取得突破。他们与香港科技大学林振阳课题组合作,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揭示了金属调控氮自由基选择性转移有机分子中氢原子的新机制,有望实现对复杂烯烃中碳氢键的精准转化。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有机药物结构复杂,改变其中某个化学键或替代某个官能团,就能获得药效完全不同的产物。论文第一作
催化剂
2019.10.28
深圳先进院揭示黑磷化学活性构建高效铂磷催化剂的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课题组在黑磷化学活性和催化应用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Rapid Activation of Platinum via Black Phosphorus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黑磷对铂基电化学析氢催化剂的快速活化作用》)为题在线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
沈阳自动化所工业在线检测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科研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反馈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特征谱线强度校正方法,实现了光谱信号波动的抑制与补偿,并将其应用到工业在线检测领域中,显著提高了在线测量稳定性。该研究相关系列成果发表在光谱学与分析化学领域期刊上,并在第三届亚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研讨会(ASLIBS2019)上引起广泛讨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以其可原
科学家提出新型预锂化策略用于提升锂离子电池在宽工作温区下的性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张华民、李先锋、张洪章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青松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利用锂化磷酸钒锂(Li5V2(PO4)3)实现“先予后取”的无添加剂自预锂化策略,并应用锂化磷酸钒锂和硬碳(HC)组成了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和宽工作温区的全电池。改善低温性能是实现锂离子电池更广泛应用的关键之
锂离子电池
2019.10.21
生物物理所在超分辨光镜-电镜关联成像研究中取得进展
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课题组与徐平勇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Methods上发表了题为mEosEM withstands osmium staining and Epon embedding for super-resolution CLEM的研究论文。他们发展了第一个常规电镜制样后保持荧光的光转化荧光蛋白,首次实现了Epon后固定的
中国科大在碳基催化剂电催化析氢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年来电解水制氢受到广泛关注,寻找能替代贵金属的廉价高效的电催化剂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石墨烯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以及易于化学修饰等优点,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人们致力于将其发展成为高活性的电解水制氢催化剂。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氮等杂原子掺杂可以调控杂原子近邻碳原子的电子结构,增强该碳原子活性位点与反应中间体的吸附作用,进而提高石墨烯等碳基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应用于锌溴液流电池的高活性氮化钛纳米棒阵列复合电极材料
近日,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团队设计、制备了一种基于氮化钛纳米棒阵列三维复合电极材料,并应用于锌溴基液流电池中,大大提高了其功率密度。溴(Br2/Br-)基液流电池,特别是锌溴液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电解液成本低等优势,成为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Br2/Br-电对的反应活性较低,电极的极化较大,导致电池
宁波材料所在制备高导热环氧复合材料方面取得进展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先进电子器件的功能性、集成度和功率密度的持续提高,势必会造成器件运行产生废热的高度集中。电子封装材料是电子器件热管理的关键,目前使用的环氧树脂电子封装材料的导热性能已不能满足先进半导体材料的发展需求。石墨烯自发现以来就凭借诸多优异的物理性能而备受关注,石墨烯所具有的超高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和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易于搭建有效的导热通路,
上海硅酸盐所在锌基电池的新型稳定化电解质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金属锌资源丰富,比能量高,作为负极在锌锰、锌镍、锌银和锌空气等电池中具有较为显著的推广优势。但金属锌在传统的水系电解液中,存在着严重的腐蚀和枝晶问题,极大地限制了锌基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为有效改善锌负极的稳定性,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刘宇研究员和迟晓伟副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研究出一种具有高稳定性、柔性的自支撑明胶电解质隔膜。
电池电解质
2019.10.10
中国科大石墨烯离子存储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电化学双层电容器又称超级电容器,通过电解液离子在高表面积电极表面的可逆吸脱附来储能。由于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等电荷转移动力学限制,超级电容器可以在极高的充放电速率下运行,具有达百万次的良好循环能力,使得它们广泛应用于储能领域。石墨烯理论上可具有550 F/g的比容量,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备受关注。然而目前石墨烯基材料的性能仍远远低于预期。一方面,石墨烯的量子
无水硫化异丁烯合成工艺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9月28日,辽宁省石化专家组对沈阳广达化工有限公司自行研发的“无水硫化异丁烯合成工艺”项目科技成果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委员会由大连工业大学副校长安庆大、辽宁省化工学会理事长孙云、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姜英、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孙杰、渤海大学化学化工与食品安全学院院长鲁奇林等5位专家组成。沈阳广达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铁华、副总经理
浙江大学开发出“可逆缩聚-终止反应”用于定制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COF)是一种纳米多孔聚合物,可广泛应用于催化、分离、能源、传感等领域,但COF结构尤其是微纳尺度形貌的调控极具挑战。浙江大学王文俊教授和刘平伟研究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定制COF材料的新聚合方法——可逆缩聚-终止反应(Reversible Polycondensation-Termina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基于石墨炔的高性能储钠材料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碳基材料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发现,通过对石墨炔碳材料进行分子设计控制炔键的数目,增加更多的储钠位点和传输通道,进而制备出具有更好电化学表现的储钠材料,其优异的比容量和超长的循环稳定性表明石墨炔类碳材料在储能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由于钠元素在全球含量丰富且廉价易得,钠离子电池和电容器的成本相较于锂离子电池显著降低,特别是对于
世界纪录!新型CIGS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23%
2019年9月14日,汉能旗下美国MiaSolé Hi-Tech Corp,与欧洲Solliance Solar Research公司联合发布,其合作研发的新型柔性CIGS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23%,是该项电池新的世界纪录。该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半透明的钙钛矿电池为顶层,并以柔性铜铟镓硒(CIGS)电池为底层,用叠层电池的形式将两种薄膜太阳能技术结合在一起。
热等离子体制备硅纳米线锂电负极材料实现公斤级量产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热等离子体制备硅纳米线负极材料上取得新进展,实现每小时公斤级量产,且制备的电池容量和寿命都达到较高标准,与碳材料复合后循环1000次的容量仍有2000mAh/g,为硅碳负极材料的产业化进展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CSNano上。目前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只有372mAh/g,无法满足当前对电池高容量、高性能的
沈阳自动化所智能工厂生产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东北大学等单位在智能工厂生产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领域取得进展,相关成果获国际期刊IEEEACCESS刊载。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建设内容,已成为工业界热点。如何提高生产设备的可靠性及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是智能制造系统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现今的制造系统中,存在着许多无法被决策者掌握的不确定因素,通常表现为设备的性
山西煤化所在双金属催化剂协同效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双金属催化剂由于其协同效应,相比单金属组分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反应性能,因此双金属催化剂一直是多相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通常认为双金属组分的距离应该是越近越好。近年来的研究却表明,多功能位点之间的间距显著影响催化剂性能。然而,传统制备方法很难实现对催化剂微观结构的精准调控,难以将双金属组分进行空间分离并对其间距进行调控,阻碍了建立直观可靠的构效关系及活性位
金属催化剂
2019.09.25
微生物所创建出新一代生物光伏系统
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利用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其技术核心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随着能量转化效率的不断提升和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累计已超过500 GW。但是,部分光伏材料含有毒元素,废弃太阳能电池板总量
太阳能光伏
2019.09.23
上海微系统所在氧气析出反应催化剂活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刘吉山与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合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uning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LaNiO3through Alloying with Strontium to Enhance Oxygen Evolutio

127页,当前第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