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品技术
2525
薄膜材料黏附强度和温度的线性关系研究获进展
以二维材料、细胞膜为代表的薄膜材料在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以及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薄膜材料的黏附行为将影响它们的性能。日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在相关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薄膜材料的黏附行为受到细胞膜表面形貌的影响,因此具有非常高的温度敏感性。相关结果以The linear-dependence of adhesion strength
上海高研院等在钙钛矿半导体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近年来,钙钛矿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光转换应用的进展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目前已在场发射晶体管、太阳能电池、光通讯、X射线探测、激光器等领域崭露头角。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更加清洁、便于应用、制造成本低和效率高等显著优点,迅速成为国际上科研和产业关注的热点。要实现此类器件的市场化应用需要进一步解决钙钛矿薄膜质量难以控制、缺陷态密度高以及器件迟滞效应等一系列问
合肥研究院研制光致可变浸润性的植物表面防护剂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课题组研制出一种浸润性受到光调控的植物表面防护剂,可降低除草剂类农药对非靶向作物的伤害,减少除草剂的危害,对作物进行保护。相关成果已被美国化学会绿色化工领域核心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接收发表。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粮食
珠海检测院成功研发出长输架空管道振动状况在线监测系统
12月17日,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成功开发出长输架空管道振动状况在线监测系统。本研究为珠海检测院承担的原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基于流固耦合的架空管道安全风险评估及应用研究》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开发出基于多节点无线监测原理的长输架空管道振动状况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2.4G无线高速通讯技术搭配高精度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作为硬件,自主研发出计算
在线监测
2019.12.26
大连化物所提出一种用于提升锌基电池性能的锌均匀沉积诱导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3D多孔碳毡电极上溅射金属锡层的策略,在水系锌基电池中实现了对锌沉积形貌的诱导,有效降低了锌的电化学沉积过电位,缓解了锌枝晶的生长,使锌基电池的库伦效率与循环寿命显著提升。锌负极具有本征电极电势较低、动力学快、循环性好、储量丰富等特点,在锌-溴
我国科学家揭示钙钛矿材料中 电荷输运独特量子干涉效应
钙钛矿太阳电池在短短7年间光电转换效率突破25%,媲美已有40多年发展历程的传统晶硅太阳电池,伴随性能研究的深入,其科学机制研究日益备受关注。近日,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李跃龙副教授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洪文晶教授团队、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科林·兰伯特院士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钙钛矿材料在纳米尺度电荷输运中的独特量子干涉效应,为制备基于量子效应的钙钛矿
中国科大研制耐受温度变化的超弹性和抗疲劳碳纳米纤维气凝胶
具有超弹性和抗疲劳性的轻质可压缩材料,尤其是其中适应广阔温度范围的材料,是航空航天、机械缓冲、能量阻尼和软机器人等领域的理想材料。许多低密度的聚合物泡沫是高度可压缩的,但它们在重复使用时往往易疲劳,并在聚合物玻璃化转变和熔融温度附近发生超弹性退化。尽管研究者已经开发出各种热稳定的轻质金属和陶瓷泡沫材料,但它们通常都只具有最小的可逆压缩性,并且在循环变形下表现
化学所研制出拉伸倍数超过104倍的超拉伸聚合物
良好的拉伸性是聚合物在柔性电子器件、驱动器以及能量存储等领域应用的必备条件,构筑双网络、纳米杂化以及利用动态化学是提高聚合物拉伸性的常用策略。其中,利用动态相互作用构筑的动态聚合物网络受到广泛关注。动态交联点通过可逆断裂或者动态交换耗散能量,有效防止聚合物材料发生不可逆破坏,从而获得高拉伸性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宁课题组提出强、弱动态键协同作用获得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新型氧化钛包裹金高温抗烧结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穆斯堡尔谱研究组(DNL2005)研究员王军虎团队利用三聚氰胺诱发的金属载体间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开发出新型氧化钛包裹金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高温抗烧结性且表现出很好的活性,为合理设计和开发高稳定性的金催化剂提供了新策略。负载型金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催化性能
大化所实现电还原一氧化碳直接制乙烯
近日,大连化物所邓德会研究员团队成功实现电催化一氧化碳高选择性直接制备乙烯,为高选择性、低能耗地通过一氧化碳制备乙烯提供了新思路。乙烯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在合成乙醇、乙醛、乙苯以及制造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石脑油催化裂解是工业上制备乙烯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通常需要8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还会产生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废气,带来环
物理所在水系钠离子电池研究中取得进展
水系钠离子电池兼具钠资源储量丰富和水系电解液本质安全的双重优势,被视为一种理想的大规模静态储能技术。此前,研究人员针对水系钠离子电池体系做了一些探索(Nature Communications2015, 6, 6401;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15, 5, 1501005;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1
宁波材料所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钙钛矿太阳电池是光伏领域近年来兴起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其优良的自组装特性、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能够通过简单的低温湿法工艺实现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制备、原材料的丰富低廉和器件效率的飞速发展,使得其在未来的商业化应用中呈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当前主流器件结构中普遍采用TiO2等高温制备的n型半导体材料作为电子传输层,这增加了器件的制造能耗和成本,并限制了柔性器件
太阳电池
2019.12.19
高效非晶合金析氢反应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氢气具有极高的比能量,燃烧产物只有水,因此被视为清洁能源载体。电解水,即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一种清洁的产氢方式。为了促进电解水析氢反应(2H++ 2e-→ H2)的进行,在较低的过电位下实现较高的反应速率,常需要使用高效的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Pt和Ir等铂系金属是最有效的析氢反应催化剂。为了更有效地使用Pt和Ir等铂系金属,人们提出了两种主要的策略:
超分辨显微镜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宏观量子中心研究员王中阳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量子光学实验室研究员韩申生课题组合作,首次提出利用鬼成像方法加快超分辨率荧光光学显微镜的成像速度。新方法有望捕获细胞内以亚毫秒速度发生的生物过程。相关研究成果以Single-frame wide-field nanoscopy based on ghost imaging
显微镜
2019.12.17
兰州化物所在新型胺化试剂的开发方面取得进展
有机硼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合成化学各个领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C-B键可以转化成C-O,C-C,C-X等重要的化学键。其中,有机硼化合物的胺化反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人名反应Chan-Lam偶联是实现有机硼化合物胺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该类反应需要用到当量铜盐或者催化量铜盐在氧化剂作用下实现有机硼化合物的胺化。使用两亲的胺化试剂通过简单的1,2-迁
俄开发出新型高温超导带材
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温超导带材。有关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将拓宽高温超导体的应用领域,如新型发动机、轴承和动能存储器等。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研究快报》等多家科学刊物上。由于没有电阻,超导体通常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与普通导体(例如铜和铝)不同,如果有电流通过,超导体完全不会发热,也就是说,不会造成能量损耗。此外,超导体会把内
超导体
2019.12.12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应用于高容量无枝晶金属锂负极的MXene/石墨烯气凝胶
近日,我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DNL21T3)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发展了一种三维高导电、亲锂性的MXene/石墨烯多孔气凝胶新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高锂载量、高容量、无枝晶金属锂负极,获得了高比能、长寿命锂金属电池。金属锂具有超高质量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和最低的氧化还原电压(-3.04 V vs. SHE),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高比能
中国科大在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长共轭结构合成方面取得进展
碳纳米管可被认为是仅包含sp2键合原子的全碳基管状共轭聚合物,然而迄今为止,直径特定的碳纳米管片段长共轭聚合物尚无研究报道。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杜平武课题组通过精确分子设计,合成出单一手性指数单壁碳纳米管的长共轭链段,并研究了其电子传输和空穴传输性质。该工作以A Long π-Conjugated Poly(para-Phenylene)-Based
碳纳米管
2019.12.11
深圳先进院等研发出单层多晶石墨烯可控断裂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光子信息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教授魏磊合作,研发出一种针对单层多晶石墨烯的可控断裂技术。相关结果以论文Controlled fragmentation of single-atom-thick polycrystalline graphene(《单原子层厚度多晶石墨烯的可控断裂》)在
理化所发现氮杂芳烃与醚类的直接偶联反应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乃兴课题组近年来在稳定化合物的C(sp3)-H键官能团化反应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发展了苯乙烯与醇、酮、腈、醚类的双官能团化反应,在有机化学核心刊物Org. Lett.等发表了多篇文章。最近德国《合成有机化学》(Synthesis, 2019, 51, 4531-4548)评述了这项工作,把上述一系列成果总结成为一个王反应通式(

127页,当前第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