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原材料紧缺影响 燃料乙醇工业应慎重发展
随着全球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燃料乙醇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然而,作为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材料玉米在未来几年将面临供应紧缺状况。在7月22日举行的2006中国玉米产业论坛上,专家呼吁,燃料乙醇工业应慎重发展。国务院政策研究室李希荣表示,我国发展燃料乙醇之初,在很大程度上考虑的并不是能源问题,而是消化陈化粮。经过几年的集中销售后,国有粮食部门储存的陈化粮存量水平已经
2006.11.30
技术创新:挺起中国乙烯脊梁缩小与世界的差距
2005年,齐鲁石化生产乙烯82.5万吨,这一指标不仅创造了该企业历史新高,而且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一。该企业72万吨/年乙烯装置竣工投产第一年取得的成绩,显示了二轮改造的良好成效,也显示了改造中开展技术创新对于扩大产能、提升装置运行水平的重要作用。从引进起步 迅速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近年来,中国石化乙烯产量大幅增长,乙烯收率保持稳定,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
2006.11.29
越南橡胶看好中国市场 出口量将增至120万吨
越南作为世界上仅次于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第四大天然橡胶出口国,此次组团到中国考察中国的橡胶工业情况。据协会秘书长表示,目前中国作为越南橡胶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出口国,每年有63%的天然橡胶出口到中国,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韩国的5%,中国的橡胶工业发展也将带动越南的橡胶种植业。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增进两国橡胶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国内橡胶同行能进一步了解越南
2006.11.29
我国农药研发创新能力正在提高研究成果不断
在11月21日举行的2006年度石油和化工科技奖励授奖大会上,175项石油和化工科技成果被授予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科技创新含量最高的技术发明一等奖10个获奖项目中,新型农药创制项目就有3个,即新型杀虫剂硫肟醚(HNPC-A9908)、呋喃虫酰肼(JS118)和高效杀菌剂烯肟菌酯。这些重要成果表明,我国农药的原始自主创新能力正在提高。
2006.11.28
EVOH原料市场的消费呈增长趋势发展潜力巨大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简称EVOH,与聚二氯乙烯(PVDC)和聚酰胺(PA)并称为世界上三大阻隔树脂。其比例通常为20%~40%的乙烯,60%~80%的乙烯醇,因此它结合了聚乙烯醇的阻气性和聚乙烯的可加工性的优点。EVOH可看作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改性物,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出色的阻气性,是聚乙烯的1万倍,对气体、溶剂等都有很好的阻隔性能,它还具
2006.11.28
欧洲:塑料在食品包装业中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
欧洲食品包装加工业在食品特种塑料包装品的加工方面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制品总产值可望超过400亿欧元。由于塑料包装制品可延长食品的货架周期,有助于食品零售商们进行合理有效地管理,并促进商品销售额的增长。预计,整个西欧的食品软包装制品市场需求将有大幅增长,而塑料制品几乎占全球食品包装制品总量30%的市场份额。 Frost & Sullivan
2006.11.28
啶虫脒杀虫剂被多企关注呈现产品登记红火
啶虫脒杀虫剂主要登记防治柑桔树、苹果树、黄瓜、小麦、棉花、十字花科蔬菜、番茄等多种作物上的蚜虫。据对农药产品登记动态统计,1998年至今年(登记号至305号),全国26个省、区、市269家企业登记产品394个厂次(原药26个厂次,单剂337个厂次,复配制剂31个厂次)。其中:2004年登记产品111个厂次(原药9个厂次,单剂98个厂次,复配制剂4个厂次),占
2006.11.27
新产品不断 我国农药原始创新能力正在提高
在11月21日举行的2006年度石油和化工科技奖励授奖大会上,175项石油和化工科技成果被授予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科技创新含量最高的技术发明一等奖10个获奖项目中,新型农药创制项目就有3个,即新型杀虫剂硫肟醚(HNPC-A9908)、呋喃虫酰肼(JS118)和高效杀菌剂烯肟菌酯。这些重要成果表明,我国农药的原始自主创新能力正在提高。
2006.11.27
合格率仅为31.3%甘肃个体企业农药七成不合格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质监通报称,经省级质检部门检验,甘肃省个体企业生产的农药质量问题较为突出,产品合格率仅为31.3%。据介绍,此次专项抽查涉及的产品类别是杀虫剂和杀菌剂,共抽查了35家企业的50批次农药。抽查结果表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产品质量较好,产品合格率为87.5%,而个体企业所产农药近七成不合格。此次抽查反映出的主要质量问题,
2006.11.23
无机盐海外反倾销案件已达40多项长路漫漫
随着我国无机盐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国无机盐产品频频发起反倾销。我国从1986年第一起无机盐反倾销应诉案件开始,到2005年年底为止,我国无机盐行业反倾销应诉案件已达40多项,占历年石油化工行业总应诉案件的32%,涉及产品数量占我国无机盐出口数量的1/6。国外对我国无机盐产品频繁地发动反倾销调查,将直接影响我国无
2006.11.23
全国锰业技术委员会主任:我国锰业产能过剩突出
全国锰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张泾生21日在广西崇左市举行的中国锰业发展论坛上指出,目前我国锰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张泾生说,锰业的发展与钢铁工业发展息息相关,近几年来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由此带动了我国锰业快速发展。同时,由于技术门槛低和发展初期高额利益刺激,大批企业纷纷上马,导致锰业产能严重过剩。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高碳锰铁世界总生产能力过剩36%,中国
2006.11.22
厦门将成为芳烃系列制造中心 产值达800亿元
11月17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腾龙芳烃年产80万吨PX项目,及发改委审批、厦门重点建设项目翔鹭石化年产150万吨PTA二期项目正式动工。这标志着福建石化产业两大重点中的聚酯化工形成中下游完美垂直整合,未来两三年内,以厦门海沧为中心的这一石化基地将达到800亿元的总产值。
2006.11.22
中国生物液体燃料行业现状与市场发展分析
1.生物液体燃料(生物燃油)是中国今后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一个主要方向1.1生物液体燃料产业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石油安全 生物质能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加工剩余物、薪材及林业加工剩余物、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水和废渣、城市生活垃圾和能源植物,可转换为多种终端能源如电力、气体燃料、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其中受到最多关注的是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燃油)。世界不少国家已经开
2006.11.21
大陆预将出口石化基本原料 台湾市场颇受威胁
日前,中石化集团(Sinopec)表示将出口丁二烯1500吨,数量虽然不多,却让台湾石化界感到一些紧张。台湾石化厂商指出,大陆这次出口的数量虽然不多,至少透露出一个警讯:大陆厂商也开始出口石化基本原料了。这批丁二烯主要是中石化旗下茂名石化新建的百万吨级乙烯的烯烃厂投产后,年产30万吨丁二烯跟着量产。由于正值天然橡胶行情连翻下挫,丁二烯衍生物如BR、SBR等合
2006.11.21
无毒舰船防污涂料列入东北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第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通知》(发改高技[2004]2057号)批复了18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其中大连市计委归口的大连宇田海洋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信生无毒舰船防污涂料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位列其中。该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建设防污涂料示范生产线以及生物防污剂的研发中心和监测中心等配套工程设施,形成
2006.11.21
高端产品稀缺 表面活性剂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表面活性剂工业体系,能够生产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4大类、45个分类、130个小类的4714种表面活性剂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军工和日常生活等领域。2005年我国表面活性剂产量达301.8万t,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工业表面活性剂占我国表面活性剂总产量的比例从2000年的47.55%增长到2005年的
2006.11.21
稀有金属已成为中国资源战略的一大致胜利器
稀有金属:中国资源战略的一大致胜利器!铟:我国储量居世界第一。占全球供应量的80%。主要用于平板显示器、合金、半导体数据传输、航天产品的制造。主要伴生在铅锌矿中,2005年我国原生铟产量也只有410吨。铟它是一种伴生的金属,它只是锌精矿里面的含量都是用PPM(百万之)计算的,非常的少,不能再生。钨:我国世界储量第一。占全球供应量的为85%。主要用于硬质合金、
2006.11.20
医药行业:市场发展需加速集中盈利能力提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南方所)于11月7-8日在广东珠海召开第18届中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会议邀请政府官员及业内专家对当前形势下医药产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我们对大会主要观点归纳并分析如下。三大因素拉动医药行业实现增长南方所资料显示,除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等积极因素外,还有三个主要因素拉动我国医
2006.11.17
我国阻隔性塑料包装薄膜技术发展和行业创新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塑料包装行业得到稳步的高速发展,已经从一个初期分散性的行业发展成为独立的、产品门类齐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据预测,到2005年我国塑料包装材料领域的市场年需求将达到550万吨,年均需求增长率为10%,在塑料制品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其中,薄膜是用量最大的塑料包装材料,由于其无毒、质轻、包装美观、成本低的特
2006.11.17
行业观察:入世五年我国石油石化业发生五大变化
我国入世行将5年。随着12月11日我国成品油批发业务的放开,我国石油石化业入世后过渡期将结束。回首过去5年,中国石油石化业在内外发展环境、行业自身发展及市场状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深刻而不可逆转的变化:中国石油石化市场走向全面开放,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形成,政府监管体系日渐完善并走上法制化轨道。在开放中,中国石油石化业进一步发展,在改革重组中,我国国有石油石
200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