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4997
山东烟台市化肥价格环比下降
国家统计局烟台调查队公布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烟台市化肥价格环比下降0.9%,同比价格下降2.0%,结束连续6个月上涨态势。从化肥具体品种看,5月份氮肥价格环比下降1.1%;磷肥、钾肥价格环比价格指数与上月持平;复合肥料环比1.4%,氮肥、复合肥料的降价整体拉动了化肥价格的回落。
2010.06.10
原料药出口进入平台期 结构调整悄然开始
“我们对中国原料药进出口连续跟踪10年的数据显示,原料药类商品的进口保持小幅稳定增长,出口额在经过3~4年20%左右的增长后,2009年开始进入平台期,产品价格相对平稳,少有大起大落现象。这说明中国原料药类出口商品的价值取向需要改变,品种结构升级的信号已经发出。”在5月份的第64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交易会期间举行的“原料药市场信息发布会”
2010.06.09
国内外乙二醇产能日益扩张
2008年,世界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2265.1万吨/年。目前陶氏化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厂家,其在英国以及美国分别建有生产装置。到2010年,沙特东部石化公司的乙二醇生产能力将超过330万吨/年,从而取代陶氏化学成为全球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商。全球乙二醇产能集中在亚洲,全球乙二醇市场正掀起一股扩能高潮。2006~2010年,世界乙二醇新增产能超过
2010.06.09
石化市场5月大面积跌价
中国化工网发布统计显示,在油价大幅下跌带动下,5月国内石化市场出现大面积跌价,上涨品种不足20%;预计6月石化市场仍以盘整为主,弱势格局还将持续。在该机构监测的68种产品中,呈现上涨的产品有12种,占整体的17.6%;呈现下跌的产品有44种,占整体的64.7%,且价格下跌幅度较大。油气类产品中,成品油价格当月回落20%,甲醇跌幅达8.9%,液化气环比下跌4.
2010.06.07
草甘膦行业需完善产业链以提升竞争力
目前国内甘氨酸路线草甘膦生产装置中很大部分是2008年草甘膦市场火爆时仓促上马建起来的“短平快”装置,只有草甘膦合成单元,没有三氯化磷和亚磷酸二甲酯上游配套装置支撑,这种装置在目前草甘膦市场趋于理性的现状下严重缺乏成本竞争力。完善甘氨酸技术路线草甘膦产业链,既是草甘膦生产环保的需要,又可提升对终端产品的成本控制能力。其成本控制能力越强,占据的市场优势就越明显
2010.06.07
淡季关税期来临 国产磷肥将冲击国际市场
自2007年磷化工行业景气开始,中国政府一直实施着较为严格的出口关税政策以限制出口。2010年2月-5月中国执行磷肥旺季110%的关税以限制出口。6月份,国产磷肥将进入淡季关税期。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认为,6月份马上来临,我国磷肥出口将执行淡季关税,届时,国内磷肥的出口量将会大量增加,对国际磷肥市场造成冲击。一方面,我国磷肥生产企业保持着较高的开工率
2010.06.01
中国4000家农药厂无序混战
不久前在杭州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草甘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并没有让持续低迷的市场信心得到提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国,中国草甘膦原药出口超过总产量80%,但中国企业却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谈判中没有话语权。由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产品登记证,中国企业只能充当“原药代工者”,被定位在价值最低的制造业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旨在探讨“中国草甘膦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2010.06.01
国内化肥产业面对产能趋于过剩困局
进入5月中旬,面对已经开始的备肥、用肥高峰,国内化肥市场行情仍处于低迷状态,未见明显转好。在原料价格大幅上扬的情况下,今年化肥价格不及去年,企业开工率下降,产品加快向港口集聚。这除了今年气候异常的影响之外,产能过剩的影响已显。从全国各地汇总上的情况看,尽管春寒导致化肥使用高峰有所延迟,但目前东北地区春播已经推开或完成,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夏玉米和中稻也将进入
2010.05.28
中药行业面临大考
2010年版《中国药典》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我国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新版《药典》的实施将推动我国中成药行业优胜劣汰。“中成药标准的提高势必促使一些生产低价低效药物的中小企业被淘汰,这有助于我国中成药市场的良性竞争,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市场部刘旻博士表示。品牌企业拥有先机据了解,现在中成药生产批准文号过多,
2010.05.28
盐碱联合促两碱行业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
近几年产能急速扩张,国内烧碱、纯碱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凸显。在下游需求疲弱,行业不景气的形式下,理顺上游供应关系、缩减供应成本,对处于恢复时期的企业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两碱行业主要的生产原料是原盐,盐碱联合是两碱行业产业链向上延伸的方向。两碱企业生产原料供应方面的保证,将会转化为成本竞争优势。产业链向上游的延伸为企业筑牢盈利的根基,并会提升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近
2010.05.28
全球乙烯市场面临供应过剩大量产能需关闭
在孟买举行的亚洲石化工业会议(APIC)上有信息称,全球乙烯市场正面临供过于求的现象,在未来3年将有约500万吨/年的能力需要永久关闭。据析迈公司中东业务部经理TonyPotter分析,目前除了全球有300万吨/年乙烯能力已经关闭(主要分布在美国),另外西欧还有大约170万吨/年乙烯产能需关闭,亚洲地区(包括中国、韩国和台湾地区)还有250万吨/年乙烯产能也
2010.05.25
磺酰脲类除草剂行业发展四大策略
磺酰脲类除草剂成为近年来发展热点,但是目前我国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生产与应用过程中存在新品开发缓慢、中间体生产薄弱、农田用药不当等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发展。磺酰脲类除草剂由于具有高效低用量、低毒、高选择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目前全球主流的除草剂品种之一,据报道2009年磺酰脲类除草剂占除草剂销售总额的12%左右,成为仅次于草甘膦等氨基酸类
2010.05.25
烯啶虫胺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烯啶虫胺性能优异,其可靠的技术、原料保证以及巨大的市场空间等因素决定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直至2009年底国内生产能力仅为1000吨/年,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此现状值得引起国内农药生产企业重视。烯啶虫胺是继吡虫啉之后开发的一种烟酰亚胺类杀虫剂,具有超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久、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等优点,是近年来国内新推广的一种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
2010.05.21
我国甘氨酸供需失衡继续
我国甘氨酸装置投资和建设的步伐近几年明显加快。但由于甘氨酸扩产过于迅猛,产能大量扩张,而市场需求并未跟上,导致设备大量闲置,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去年底产能达38万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甘氨酸产量的增长驶上了快车道,逐年大幅上升。2002年,我国甘氨酸产量为5.7万吨,产能7万吨;到2007年产量达到12万吨,产能为14万吨,5年翻了一番多。由于2007年全球
2010.05.20
氨基酸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氨基葡萄糖具有3个主要作用:第一,修补(或修复)业已磨损的关节软骨及其周围软组织,使关节面保持光滑;第二,促使关节间生成更多的关节滑液,从而减轻走路时关节间的摩擦力;第三,消炎作用,可消除关节炎症状。在大量研究的支撑下,氨基葡萄糖对骨关节的保健和治疗作用于上世纪90年代得到了美国、欧洲与日本医学界的承认,并相继批准其作为保健产品上市。至今,在世界各国上市的骨
2010.05.20
化工品己二酸飙涨缘为何?
“己二酸”这样一个外界并不太了解的化工品,今年至今其售价已一路狂奔到了2万元/吨,刷新了4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价格上升让中石油辽阳石化(下称“中石油辽化”)、山东海力化工、山东洪业化工等三家己二酸的国内主要厂商斩获颇丰。分析人士也称,中石油辽化通过申请“反倾销”调查而让众多海外对手产品难以进入中国,是价格飙涨的重要原因。反倾销支点国海证券研究员鄢祝兵拿出一个
2010.05.20
国内PVC生产企业进退两难
国内PVC生产企业进退两难,原料价格上涨,出货受阻。一方面受期货大跌影响,市场现货价格再次走低,企业出货较差;另一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求各地全面清理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原料电石价格上涨来临,PVC生产企业成本增加,因液氯产品价格走低,PVC企业开工提高,生产企业库存增大。多数企业观望中,暗中降低价格出货,但对外报价依然坚挺。
2010.05.19
跨国化工企业纷纷提高中国业绩预期
赢创中国大中华区总裁俞大海博士今日在厦门对新浪财经表示,2009年赢创大中华业务仍逆势增长4%至8.56亿欧元,且据今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大增的表现,2010年有望实现10亿欧元销售目标。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多家化工跨国企业也纷纷提高其在中国的预期。赢创:今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化工企业全球业绩受到较大影响,但其在华业务却逆势增长。2
2010.05.19
维C产业投资将受限制
记者日前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正在加紧修订,维生素C投资有望被明确为限制投资类产业。根据现行制度,《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经国务院批准后公布的。相关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行调整。而金融危机后,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必要性逐步凸现出来。2009年,原料药出口受重挫,但维C是唯一例外,价格一直高位运行,
2010.05.19
中国阻燃剂市场发展的四大推广瓶颈
阻燃剂,顾名思义最主要的作用是阻燃,主要适用于有阻燃需求的塑料,延迟或防止塑料尤其是高分子类塑料的燃烧。目前在我国有1000多家阻燃剂生产企业,每年产量近20万吨,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其中大部分都用于出口。据中国阻燃学会秘书长周政懋介绍,阻燃剂在国内的使用仍不普及,国内阻燃塑料占塑料制品的比例不到2%。产量与用量的巨大反差不得不让人们反思,中国阻燃剂的推广
2010.05.19

250页,当前第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