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石化烟气气动脱硫技术首次成功应用
据中国石化报报道,由燕山石化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同开发完成的“大型锅炉烟气气动脱硫工业化技术开发”项目2月16日通过中国石化技术鉴定。鉴定认为,该技术具有创新性,属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目前,燕山石化正在进行的第一热电站燃油锅炉改造项目中两台310吨/时CFB锅炉的尾部烟气脱硫均采用该气动脱硫技术。该技术首次应用于燕山石化220吨
2006.03.02
可塑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通过了专家评审
由废弃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有望从“根”上解决。我国自主研发成功并形成规模生产的生物塑料———可塑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27日通过了由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审。评审委员会专家认为,由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可塑淀粉生物降解材料,成功地将淀粉进行了可塑“改性”,淀粉含量大于80%,使用后可100%回归大自然,填补了我国工业化生产生物降解可塑淀粉材
2006.03.01
兰化开发的透明ABS树脂中试技术获鉴定
日前,由兰州石化研究院研发的"透明ABS树脂中试技术开发"项目在兰州顺利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透明ABS树脂是一种ABS新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日用品等领域。透明ABS树脂经过近40年的发展,国外产品已趋于多元化。由于国内透明ABS树脂的工业生产技术尚属空白,用户只能使用一些低档的代用品或采用昂贵的进口透明ABS树脂,国内市场需求巨大
2006.02.28
抚顺石化“双聚”新产品试产成功
日前,抚顺石化乙烯公司开发的聚乙烯新一代周转箱用专用料2908B、2909B;聚丙烯超高速无纺布专用料HY425、HY525等6个牌号的新产品一次试产成功。聚丙烯新产品PPR专用料顺利通过国家建材检测中心8760小时长周期测试。这个公司生产的HY系列高附加值新产品成为主打特色品牌,在国内外塑料销售市场上供不应求。
2006.02.21
兰州石化新型LIP-100催化剂试制获初步成功
近日,由兰州石化公司研究院最新研制的一种新型LIP-100催化剂,在兰州石化公司催化剂厂试生产取得初步成功。为了迎接21世纪环境保护的挑战,全球环保法规不断加强,对汽车污染物排放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使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和发展汽车工业的矛盾日益突出,生产清洁油品已成为当今炼油行业的主题和解决矛盾的重要手段。我国现有成品汽油中汽油调和组分少,催化裂化汽油约占75%
2006.02.21
江苏成功开发出甲醇汽油
一种集环保、节能、增效于一身的新型甲醇汽油最近在江苏研制成功,并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这种甲醇汽油完全符合代用燃料标准,可替代普通汽油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代用燃料,极具市场推广价值。 这种甲醇汽油由太仓众森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历经数年攻关开发研制,原辅材料中10%为添加剂,40%为无水甲醇,50%是基础油,由于燃烧充分,可减少火花塞、气门及
2006.02.17
新疆天业煤炭制乙炔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
石河子2月15日消息:近日,新疆天业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研究院、中科院等离子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合作,共同研发的从煤炭中直接提取乙炔气体的“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技术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成功的煤制乙炔实验装置,已从煤炭中清洁、高效地生产出乙炔。据了解,目前,研究单位已在合肥建成两台世界上功率最大的2兆瓦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实验装置,并圆满完成了首次调试和整体运行
2006.02.16
美国研制成功用柑橘制塑料新技术
美国康纳尔大学最近研制成功一种用柑橘和二氧化碳为主要原料制造塑料的新技术。柑橘皮中含有95%的柠檬油精。据介绍,用其制造塑料时,先将柠檬油精通过氧化生成柠檬油精氧化物,再用康纳尔大学自行研发的催化剂,将柠檬油精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化合,其生成物碳化柠檬油精多聚物具有聚苯乙烯的许多特性。据了解,这种工艺所使用的材料来源稳定丰富,并可再生,不但有利于节省石油资源,而
2006.02.15
常州广联手南工大研制成功成热塑性聚酰亚胺
江苏常州市广成新型塑料有限公司和南京工业大学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新型材料“热塑性聚酰亚胺”填补了国内空白,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可以生产这种特种工程塑料的国家。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常州市广成新型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士超等在发布会上讲话,介绍走自主创新之路、产学研结合的情况。热塑性聚酰亚胺是迄今为止可产品化聚合物中综合特性最优的特种工程塑料。它是
2006.02.13
中科院导电聚苯胺材料的研发获系列创新成果
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和吉林正基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导电聚苯胺材料研发方面获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近日通过了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聚苯胺生产和加工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所生产的系列产品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标志着中国导电聚苯胺材料已经具备工业生产的水平和能力。这些成果包括:在国内建立了第一条年产100吨的导电聚苯胺原料生产线、第一条年
2006.02.06
高性能聚碳酸酯纳米复材问世
美国康奈尔大学最近研究成功一种可用作手机外壳的高性能聚碳酸酯纳米复合材料,开拓了聚碳酸酯的新用途。据专家介绍,该材料目前已在中国的手机制造厂试用。据悉,该大学研究人员还在开发移动电话机用高抗冲聚碳酸酯系纳米复合材料,并已解决纳米粘土表面处理问题,可确保其在聚碳酸酯母体树脂中分散更均匀,并在工程塑料相对高的加工温度下不分解。与现有方法处理的纳米粘土比,新方法处
2006.01.24
中国研制出环氧化合物合成3-羟基羧酸酯技术
从中科院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于日前成功开发出一种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卫生医药等行业取代传统塑料制品的新技术——利用环氧化合物合成3—羟基羧酸酯的新技术。此项技术的开发应用,开辟了低成本的工业化合成此类化合物的新工艺技术,解决了目前3—羟基羧酸酯合成路线长、步骤多、部分原料具有毒性、污染严重等有机合成工艺中的缺点,填补了中国在此项研究中的空白。
2006.01.19
日本制出高效分解DDT等剧毒氯化物的催化剂
日本研究人员新开发出能在紫外线照射下高效分解DDT等剧毒有机氯化物的催化剂,可望用于生产土壤和水质净化剂。据《日经产业新闻》18日报道,日本九州大学教授久枝良雄等利用维生素B12的脱氯作用,研发出了这种“维生素B12-氧化钛混合催化剂”,并证实它能迅速分解水中的DDT等剧毒有机氯化物。久枝良雄和助手准备了30升含30克DDT的酒精溶液,向溶液中添加2毫克这种
2006.01.19
光固化技术发展呈现七大热点
光固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材料表面处理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实现产业化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它的高效、优质、环保、节能等特性,使光固化产品的应用日益广泛。近来业界为了克服光固化技术的一些弊病,们采用不少新技术研究开发了多种新产品,使光固化技术和产品以7大热点为代表取得了很大进展。首先是活性稀释剂。作为光固化材料的重要组分,它不仅溶解和稀释低聚物、调节
2006.01.18
加研发石墨环氧化合物探测技术
最近,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机械工程系在加拿大创新基金帮助下,开展“探测材料疲劳技术”研究并取得了成功。据专家介绍,这一技术可帮助飞机制造业能更好地了解设计和制造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其应用是将光纤传感器嵌入石墨环氧化物合成层状材料中,这个传感器系统中的单个微细光纤同时发挥检测温度和形变功能,因此能实时探测合成材料的疲劳状态,以了解结构中裂缝产生和发展状况,
2006.01.17
河南登封电厂研发出电热法生产铝硅合金技术
国家第一批重大高新技术火炬计划项目电热法生产铝硅合金技术近日由河南省登封电厂集团自主研发成功。该集团铝合金有限公司成功用低品位铝土矿冶炼出铝含量55%的初始铝硅合金。据悉,该项技术不但填补了我国铝冶炼新技术的空白,在亚洲亦属首创。电热法生产铝硅合金技术是国际公认的优于电解铝的铝冶炼新技术,曾被列入国家六五、七五攻关计划,但未获成功。河南是铝钒土资源大省,已探
2006.01.13
福州大学研制成功新型纳米同体超酸光催化剂
福州大学日前研制出纳米同体超酸光催化剂。采用这种催化剂,应用光催化技术,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1998年起就丌始研究光催化剂。经过多年攻关,终于研发成功纳米固体超酸光催化剂。该催化剂催化活性高, 深度氧化力强,抗湿性好,杀菌力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工业产品6201型固体超强强酸光催化剂各种性能显著优于国际
2006.01.13
环保型阻垢剂聚环氧丁二酸作用好
在涉及水处理的各个领域中,结垢都可给生产带来严重的后果,如降低生产能力甚至引起停工。因此工业水的阻垢处理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利用加阻垢剂进行阻垢处理是众多阻垢方法中的相对方便和高效的一种方法,日前业界发明了一种环保型阻垢剂:聚环氧丁二酸。无磷无氮环保型阻垢剂聚环氧丁二酸,是一种含醚键及羧基的均聚物。它用马来酸酐为原料,经过碱水解后再环氧化形成环氧丁二
2006.01.10
克莱恩推出新型磷系阻燃剂
德国克莱思(Clariant)公司最近推出一批以含磷化合物为主成分的磷系阻燃剂新品,其牌号为Exolit OP 1312和OP 1311,据专家介绍,它特别适用于不饱和聚酯和环氧化合物凝胶涂料。作为磷系无卤阻燃剂,这2个新产品的特点是耐漏电起痕指数(CTI)高达600V,且密度低,为使配混料达到UL94V.0级阻燃性或灼热电阻丝燃烧性指数(HW1)达960℃
2006.01.10
化工领域传统催化剂材料和反应技术实现突破
在世界化工领域沿用了80多年的传统催化剂材料和反应技术在我国实现突破。我国石化科技工作者历经二十年研究开发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项目推动了世界化学工业技术的跨越式进步,获得了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唯一的一等奖。“20多年来,世界范围内非晶态化工催化剂的相关研究始终徘徊不前,我们的研究完全打破了传统化工催化剂和反应技术的科学基础
2006.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