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品技术
2531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高性能光热转化石墨烯基复合相变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热化学研究组研究员史全团队通过合成策略开发出一种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的石墨烯基复合相变材料。该复合相变材料具有优异的相变性能和光热转换能力,为大规模制备石墨烯基光热转化复合相变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石墨烯基复合相变材料能够解决相变材料相变过程中的泄漏问题,并具有优异的光吸收能力,在太阳能热转换和存储领域具有潜力。然而,目前石墨烯基
大连化物所开发高性能光热转化石墨烯基复合相变材料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史全团队利用简单易行的合成策略,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的石墨烯基复合相变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相变性能和光热转换能力,为大规模制备石墨烯基光热转化复合相变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上。石墨烯基复合相变材料能够解决相关材料相变过程中的泄漏问题,并具有优异的光吸收能力,在太阳能热转换和存储领域具有潜
研究揭示二氧化碳高选择性电还原的“双通道”机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夏川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转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发出铅单原子合金化的铜基催化剂(Pb1Cu),实现了CO2高活性、高选择性还原制备甲酸盐,并探究了该过程的理论机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CO2电还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手段之一。甲酸是一种能量载体,也可作为燃
兰州石化斩获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1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兰州石化凭借高抗冲、高模量、高流动共聚聚丙烯平台技术及车用系列产品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系列产品包含三高牌号EP508N和EP100,其主要特点为“三高两低”,高流动、高抗冲、高模量、低气味以及低VOC的优质聚丙烯产品。兰州石化EP508N牌号车用料产品中选用了美利肯HPN 715聚丙烯高性能助剂,使得该
VOC
2021.09.15
合肥研究院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多种高效红外减反膜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基于红外基底,采用溶胶凝胶法实现多种高效红外减反膜的制备。红外光学元件基底材料折射率比较高,在其表面往往存在严重反射,减少了红外光的透过率。为最大程度增加红外光透过,需在其表面镀制减反膜。目前,红外减反膜通常采用物理法,如磁控溅射、真空热蒸发以及离子束蒸发等技术,这些方法成本较高,且获得的红外减反膜在高
上海药物所发现邻氨基吡啶炔基类抗过敏化合物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结膜炎以及特应性皮炎等,其主要特征为机体针对抗原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由于过敏性疾病致病因素复杂,抗过敏类治疗药物主要是纠正机体免疫系统失调和抑制变态反应性炎症,如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组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而上述药物存在副作用强、靶点单一及响应率低等
大连化物所等开发出原位离子电池57Fe和119Sn穆斯堡尔谱测量装置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穆斯堡尔谱研究组研究员王军虎团队在前期原位电化学穆斯堡尔谱测试装置基础上,与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副研究员郑琼团队以及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博士Moulay Tahar Sougrati合作,开发出原位离子电池57Fe和119Sn穆斯堡尔谱测量装置。该装置可原位动态观测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铁基和锡基
针对病理组织样本高通量成像需求的专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martView研制成功
近期,广州生物岛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合作,从医院病理科电镜病理检测存在的仪器维护成本高、操作复杂、通量低、人力成本高等痛点出发,成功研制出针对病理组织切片样品的高通量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martView,发明出载网托盘和新型的装载方式,一次可以装载500个病理切片载网,实现8K*8K的高速扫描透射成像能力。该仪器成像分辨率优于1.1nm,可进行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双碳双活性物质的新型锂-硫(硒)电池体系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对电化学储能器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受制于电极材料较低的理论容量,难以满足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的要求。基于多电子转换反应的锂硫电池具有相对超高的比能量,且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低毒无害,被认为是颇具潜力的下一代高能量电池体系之一,也是当前电化学储能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和方向。然而,锂硫电池固有的自身缺陷阻碍了
中国科大研制出仿生超弹性碳材料
多孔碳材料因其广泛的应用,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机械柔韧性是决定其实际应用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大量研究,多孔碳材料的压缩脆性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多种高度可压缩的弹性多孔碳材料被成功制备。然而,由于三维多孔的碳网络之间连接非常脆弱,如何研制出具有可逆拉伸性能的多孔碳材料是一个大的挑战。近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我国科学家大幅提升利用太阳能制氢的效率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基于窄带隙半导体材料,设计了一种具有近红外活性的晶格匹配的形貌异质结光阳极材料,所研制的异质结表现出优异的光电化学制氢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燃料提供了一种存储可再生能源的方法。然而,光电化学制氢的实际应用依然受阻于其低的能量转换效率。目前,越来越多的半导体可以作为光阳极材
电极半导体
2021.08.19
高重频高通量高次谐波超快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搭建完成并实现应用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ARPES)具有能量和动量分辨能力,是探测材料能带结构的重要手段。随着超快激光技术的发展,结合泵浦-探测技术的超快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TR-ARPES)由于兼具时间分辨能力,可用来探测非平衡态的电子能带信息,备受关注。基于高次谐波产生(HHG)的TR-ARPES还具有光子能量高、光子能量可调谐的优点,使得其探测范围可覆盖大范围布里渊区,在
电子能谱仪
2021.08.13
暨南大学提供丙烯/丙烷高效分离绿色方案
8月2日,从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传出消息,该院陆伟刚教授和李丹教授研究团队在丙烯/丙烷分离技术研究中获得新突破。他们针对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材料,首次提出正交阵列动态筛分机制,构筑了基于该分离机制的框架材料(JNU-3),为高效分离丙烯/丙烷提供了绿色方案。据该研究团队成员、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曾恒介绍:“该材料拥有三维网格结构,其内部的一维通道两侧
MOF填充床
2021.08.05
大连化物所发展出木质素催化转化制备苄胺的新路线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李昌志、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发展出一步法将木质素中含量最丰富的β-O-4结构片段选择性胺化解聚生成苄胺的新策略,并打通了从真实木质素原料到苄胺的制备路线。木质素是植物类生物质的主要成分,由苯丙单元通过C-O或C-C键连接构成,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芳香类化合物资源之一。开发出简单高效转化策略制备芳香胺
苄胺木质素
2021.08.04
大连化物所等实现200摄氏度下生物质直接甲烷化
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重要燃料,将大量废弃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生物甲烷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峰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王敏团队合作,提出一种载体氧缺陷介导的生物质直接甲烷化新方法,实现了在200摄氏度的较温和条件下,将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资源高选择性转化为生物甲烷,为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开拓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焦耳
上海高研院等关于中国盐湖卤水提锂研究获进展
全球范围的能源变革和转型已是趋势,电动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是重要环节,随之而来的是全球对锂离子电池的强劲需求。在我国,锂资源多蕴藏于盐湖卤水中。我国盐湖卤水以高镁、低锂为主,而镁锂离子的物性差异小、分离困难。低成本、高效率地从盐湖卤水中获得电池级别的高纯度锂化合物,是困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膜材料与分离技术中心联合青海大学、温州
添加剂可改善由生物基多元醇制成的硬质聚氨酯泡沫的性能
在硬质泡沫中,使用生物多元醇代替石油基多元醇会对泡沫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添加剂来提高生物多元醇的性能。密苏里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添加剂在这些泡沫材料的结构和隔热应用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这项由密苏里州大豆销售委员会和美国农业部部分资助的研究中,大豆基多元醇被用于制造硬质聚氨酯泡沫。该研究评估了泡孔尺寸、密度、热阻率和压缩挠度,并与科
锂电池固态电解质研究获重要进展
与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全固态锂电池兼具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大的能量密度提升空间,可为新能源汽车的全面普及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但是,作为全固态电池核心部件的固态电解质材料仍存在瓶颈,迄今,在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以及综合电化学性能上同时表现优异的固态电解质尚未见报道。7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马骋报道了一种在这两方面同时具备显著优势的固
我国科研人员取得关于芳环选择性催化断裂转化研究新突破
7月19日,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焦宁研究团队在《自然》在线发表了题为《芳环断裂制备烯基腈》的最新研究论文,报道了关于芳环选择性催化断裂转化的突破性研究成果。通过仿生设计,该团队提出级联活化的策略,首次解决了惰性芳香化合物选择性催化开环转化的重大科学难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催化惰性碳碳键活化模式,实现了苯胺等多种简单易得的芳烃衍生物到烯基腈的
研究提出利用拉曼光谱区分不同手性虾青素分子的新方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青课题组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合作,提供了一种利用拉曼光谱区分虾青素这种具有多晶型的手性生物大分子的简便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全反式虾青素光学异构体的DFT和拉曼研究》为题,发表在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上。有研

127页,当前第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