镄(Fm)
镄,原子序数100,是人工放射性元素,因纪念著名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密而得名。1952年美国科学家吉奥索等从比基尼岛氢弹试验沉降物中首次成功提取并鉴定了锿和镄,现已发现了质量数242~259的全部镄同位素。镄可通过氦、铍、碳、氧、氖等离子轰击重元素靶或用反应堆中子长时间照射钚等方式合成。
它和锿一样,1952年从氢弹爆炸的残骸物中分析出来的。化学性质类似稀土元素。镄在水溶液中主要以氧化态+3价存在,但强烈的还原剂可使之成+2价。已经发现的镄的同位素有:镄244~镄259,都有放射性。半衰期从千分之几秒到100天不等。因为它存在的寿命十分短暂,致使科学家们怀疑是否能制出足够称量得出的数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分离出可称量的镄同位素。元素辅助资料:
在1950-1951年间,国外科学杂志中就出现报道,发现了100号元素。文章的作者叙述这种元素是用碳原子核照射钚获得的,并分别命名为 centurium,这是从拉丁文“一百”(centum)一词而来,元素符号是Ct。但是,它没有得到更多的证实和承认。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中的安尼维托克岛(Eniwetok)上空试验爆炸了一颗氢弹,在从爆炸地点仔细地收集了几百公斤土壤中发现100号元素的同位素。
在195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科学技术会议中,根据人工合成这个新元素者们的建议,将100号元素命名为fermium,以纪念20世纪中在原子和原子核科学中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物理学家费米。100号元素符号定为Fm。
元素名称 | 镄 | 元素符号 | Fm | 原子序数 | 100 | 相对原子质量 (12C=12.0000) | 257.095099 |
英文名称 | Fermium |
原子结构 | 原子半径(Å) | | 原子体积(cm3/mol) | | 电子模型 | |
电子构型 | 1s2 2s2p6 3s2p6d10 4s2p6d10f14 5s2p6d10f12 6s2p6 7s2 | 离子半径(Å) | |
共价半径(Å) | - | 氧化态 | 3 |
发现 | 从 G.R. Choppin, S.G. Thompson, A. Ghiorso 和 B.G. Harvey1952年在太平洋进行的热核爆炸碎片中发现。 |
命名起源 | after Enrico Fermi |
来源 | 用较轻的粒子轰击超铀元素,或由中子俘获而产生。 |
用途 | - |
物理性质 | 状态 | 人造放射性元素。 | 熔 点(℃) | | 沸 点(℃) | |
密度(g/cc,300K) | - | 比 热(J/gK) | - | 蒸发热(KJ/mol) | - |
熔化热(KJ/mol) | - | 导电率(106/cm) | - | 导热系数(W/cmK) | 0.1 |
自燃点(℃) | - | 闪 点(℃) | - | | |
化学性质 | |
地质数据 | 丰 度 | | 滞留时间(年) | - | 太阳 (相对于 H=1×1012) | - |
海水中(ppm) | 零 | 地壳(ppm) | 零 | 大西洋表面 | - |
太平洋表面 | - | 大气(ppm(体积)) | - | 大西洋深处 | - |
太平洋深处 | - | | | | |
生物数据 | 人体中含量 | | 肝(ppm) | - |
器官中 | | 肌肉(ppm) | - |
血(mg dm-3) | - | 日摄入量(mg) | 零 |
骨(ppm) | - | 人(70Kg)均体内总量(mg) | 零 |
镄的同位素信息
同位素 | % | 质量 | 自旋 | 核磁矩 | 磁旋比 | Q | 频率 | 吸收率 |
[252] | - | 252.08246 | | | | | | |
[253] | - | 253.085176 | | | | | | |
[257] | - | 257.095096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