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天津口岸统计显示,近来聚氯乙烯出口倍增。然而,聚氯乙烯出口并没有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在出口增加的同时,价格开始下降。分析人士指出,这与我国聚氯乙烯的产能增加有直接关系,同时也暴露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存在的问题。自2003年我国对原产于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四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聚氯乙烯征收反倾销税(商务部2003年第48号公告)后,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行业快速发展,产能年平均增幅达到50%,出口逐年增多。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自天津口岸出口初级形状的聚氯乙烯(以下简称聚氯乙烯)5944吨,价值457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7倍和21.5倍。来自天津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天津口岸聚氯乙烯一般贸易出口占9成。上半年天津口岸一般贸易出口聚氯乙烯5353吨,增长24倍,占同期天津口岸聚氯乙烯出口总量的90%。出口至印度聚氯乙烯3929吨,超过口岸出口总量六成。然而,出口增加的同时,并没有带来价格的上升。上半年天津口岸聚氯乙烯平均出口价格为769美元/吨,下降18。7%。天津海关分析认为,聚氯乙烯出口增多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商务部于2003年9月29日发布第48号公告,对进口原产于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和台湾地区的聚氯乙烯征收反倾销税,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门槛提高,客观上保护了国内产业,使之进入快速成长期。2004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到660万吨,比上年增加220万;今年上半年产能比去年同期增长25%,预计全年聚氯乙烯产能将会达到980万吨,同时仍有大批项目即将投产或即将建成。如:天津大沽化工、沧州化工、中化国际联合三联化工公司、上海华谊集团等。
另一方面,国际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纷纷在国内投资建厂,如:日本东曹集团项目已开始建设;韩国LG公司已在天津生产多年,发展迅速;台塑集团在宁波的项目将在近期投产。与之相对比,预计国内今年聚氯乙烯表观消费量为780万吨,与980万吨的产能相比,相差甚远。聚氯乙烯供过于求的情况在短时期内相当严重,使得国内竞争加剧,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业内人士指出,聚氯乙烯出口增多也暴露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电石法生产企业的产品冲击聚氯乙烯市场,迫使乙烯法生产企业寻求国外发展空间。据了解,聚氯乙烯生产主要采用乙烯法和电石法两种工艺,其中电石法生产工艺投资少、成本低,但由于其高能耗且污染严重,早已被发达国家舍弃,我国也制定出《电石行业准入条件》等政策以限制其发展。但是,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和四川等地的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发展迅速,截至200年5月已经占领国内60%的市场分额(根据氯碱行业五年规划,电石法工艺聚氯乙烯产量应小于40%。与电石法工艺相比,乙烯法产品品质高、低能耗、无污染,但其每吨价格至少要高于电石法产品600元至1000元,因此在建材、型材、包装等对聚氯乙烯品质要求不高的领域无法与电石法生产企业竞争。目前,由于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国际市场聚氯乙烯价格保持在800美元/吨至950美元/吨的高位,而国内市场在电石法工艺扩张的冲击下,今年4月以来聚氯乙烯价格连连下跌,由8000元/吨下降至6200元/吨(约750美元/吨),导致乙烯法生产企业全面亏损,迫使企业降低开工率,同时开拓价格平稳且竞争相对公平的国际市场。海关分析认为,征收反倾销税后国内聚氯乙烯产能膨胀,扩大出口势在必行。然而,聚氯乙烯生产还需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艺水平,国内采取措施鼓励生产品质高、低能耗、无污染的聚氯乙烯产品,提高出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