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能源环保
石油改革的出发点在于重新梳理石油战略思想
2005.08.22   点击202次

在大面积缺油困扰华南地区近二十天后,上周五,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终于宣布:全国成品油生产、供应有保障,市场需求可以满足。按照过去数次“油荒”形成的惯例,只要两大石油巨头负责人一亮相媒体,承诺保障供应,“油荒”即戛然而止;此次由中央政府职能部门出面,应该具有同样“效力”。

中止一次缺油易、铲除缺油产生土壤难。众多“反经济学”现象纠葛在一起,国内石油行业弊端成因复杂。如拨开层层表象做较为彻底的透视,可以发现,此次缺油系中国石油战略思想与国际市场状态及国内运行体制内在矛盾的大爆发。

国内石油行业为什么迟迟不能启动市场化改革?概而言之,中国石油战略本身含有重大非经济要求,即为石油安全计,必须无条件地保护国产石油开采、炼制能力不弱化。国产油与进口油成本不一致,予以平衡,统一二者价格构成了成品油政府定价机制起点。政府通过石油巨头掌控自有资源并保持开发能力,石油巨头同时垄断国产油和进口油运作。国际油价高于国产油成本时,“理性人”自然吵着嚷着同国际价格衔接;国际油价低于国产油成本时,要激励石油巨头国产油生产、降价几近与虎谋皮。

源起石油战略的制度安排客观上伴生着套利空间,同时构成对社会总福利的“道德风险”。石油巨头获得高额利润尚属有账可查(石油巨头核心资产境外上市,“卖垄断”行为一直广受质疑),寡头垄断所产生的巨大效率损失却难以计数:国内原油勘探、开采、炼制生产效率远低于国际水平;少数民营企业名义上拥有原油与成品油进口权,但几乎全部配额掌握在国资石油集团手中,民营企业委托代理进口,国资石油集团按标的收取佣金,可以部分解释石油进口为什么“买高不买低”;中国系世界第二大原油与成品油进口国,买方地位足以对国际油价施加影响,至今却连最基本的套期保值价格风险规避工具也鲜于使用,因为成本可以方便地转嫁给国内市场;于销售环节,控制上游供应的两大集团把利润主要调控于批发环节,令加油站利润微薄以遏制“社会油站”生存空间,这也是一有缺油,“社会油站”率先关门的原因。

近年来,社会公众抱怨油价不断上涨,知道石油巨头赚了大钱,但未必都知道其中的效率损失。直接遮掩弊端的是什么呢?正是当下石油巨头们主张立即加以改革的成品油政府定价制度。为什么它们反过来把矛头指向政府定价制度呢?根本原因在于去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状态发生剧变,激化了国内石油运行机制中原被掩盖住的矛盾。现在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倒挂被石油巨头用做“资源性短缺”的理由,据著名国际投资银行高盛公司今年春天发布的研究报道预测,本轮国际原油上涨幅度惊人,最高将超过每桶100美元——国际油价飙升的态势才是吓住了“理性人”的主要原因。而发改委现行定价方式比所参考的国际市场油价滞后了1个月,考量参数又比较复杂,于是石油巨头强烈要求加以改变。   本次缺油事件凸现了国内石油体制核心症结,做出调整是必然的。接下来的问题是,只在维持石油巨头既得利益格局基础上进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小改革”?还是启动一场全面破除垄断,令市场之手发挥作用,还石油包括石油化工产品价格本来面貌的“大改革”?石油巨头被国际油价本轮飙升吓住了,高油价及石化产品涨价对经济运行与社会福利的影响不断显现,作为应对之策,公众有充分理由要求进行“大改革”,挽回石油行业的“制度性”效率损失!

石油全面改革的出发点在于重新梳理国家石油战略思想。需要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宜过分担心国际卖家对中国“卡脖子”;国内石油需求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超过50%已是不争的事实,源自国际市场的价格风险才是国内经济和各类消费主体最主要、最日常的风险;保护国内石油开采、炼制能力,也不需要把资源交石油巨头垄断。梳理石油战略思想之后,重构石油市场体系最主要的技术问题并非石油巨头核心资产已境外上市(以垄断弊端造成的效率损失为参照,采用回购方法处置也是值得的),而是协调国产油与进口油运作,其不难通过一套制度设计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