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能源环保
供求形势正趋于缓解厉行节约乃当务之急
2005.07.28   点击288次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煤电油运形势总体仍然偏紧。”国家统计局在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的发布会上对上半年能源供求形势做了这样的评价。

以此来观察煤、电、油这三个主要能源行业,可以说,随着去年以来国家各项调控措施的实施并发挥作用,今年上半年的能源工业,电力、煤炭供求紧张状况都出现了程度不同趋缓的积极变化。

电力:总体趋缓夏季偏紧

尽管入夏以来南北电网供电形势吃紧,但就全国而言,在已经过去的近7个月时间里,供电形势从整体上看已有一定的缓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前6个月,全社会用电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个多百分点。如浙江、江苏两省,去年从年初到8月份,除春节期间外,几乎天天都有大范围的拉闸限电,今年无论是拉闸限电的天数和范围都有了明显的减少和缩小。二是一些地区今年夏季用电纪录虽然屡创新高,但紧张的地区却从去年同期的近20个省(区、市)减少到了10个省(区、市)以内。

对上半年缓和供电紧张形势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有二:一是全国发电能力与去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加。其中,去年新增投产发电装机达5000多万千瓦,今年上半年新增投产发电装机近2000万千瓦。到今年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已达到4.6亿千瓦。二是全国电网企业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按先保居民生活用电和重要用户用电及先限电、后拉闸的原则,普遍开展有序用电的预案,如采取让企业进行夏季让电轮休,错开休息天等一系列措施,削减了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

只是入夏以来随着气温急剧升高,用电全面攀升,杭州市、浙江省乃至整个华东地区供电依然吃紧。7月1日,杭州市发出C级用电预警;7月4日,随着全市用电缺口升至50万千瓦以上,杭州市再次发出了用电缺口达到最高级E级的预警。目前,浙江省最大供电能力约为1590万千瓦,6月以来,在全省用电需求不断上升,限电容量已达全省用电需求1/4以上。与浙江同属华东电网的江苏省、上海市,尽管都采取了大幅度限电措施,但用电负荷仍于7月4日分别创下了3096万千瓦和1640万千瓦的历史新高,华东电网用电负荷也在当天写下了8244万千瓦的新纪录。这种情况在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其他地区也有发生。

7月21日起,随着从南到北大范围降雨,气温降低,据国家电力通讯调度局有关专家介绍,全国包括上述提到的用电紧张情况的省(区、市)用电形势都有了一定的缓解。

另据介绍,今年下半年全国仍将继续有5000多万千瓦新增发电装机陆续投产,据此观察今后几个月的全国电力供求情况,除了个别月份、个别时段、个别省(区、市),如在气温仍有可能升高的8月份及这一期间的高峰用电时段用电仍将紧张外,只要电煤供应不出问题,全国大部分地区供电形势都将有望继续朝着缓解的方向发展。全年用电增长与2004年相比可望整体回落2个多百分点,达到12%左右。

煤炭:供求状况有所改善

国家发改委7月21日公布的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原煤产量为9.4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292万吨,增长9.7%,增幅降低5.3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商品煤销量完成9.15亿吨,同比增加9466万吨,增长11.5%。到6月末,煤炭社会库存1.15亿吨,比年初增加1149万吨,上升11.1%。

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煤炭的最大用户则为电力。加上产煤地区多在北方和西部地区,因此,看全国煤炭供应形势的松与紧,除了看社会库存情况外,还应看电煤和重要煤炭中转港口的库存情况。

中能燃料公司的统计显示,2002年以来一直紧张的电煤供应,今年春节至今出现了供应形势好转的变化,到6月21日,直供电网的煤炭库存达到了196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2.6%,达到历史最高点。6月下旬以来,虽然一些地区供电紧张情况有所加剧,但电煤供应形势仍基本保持着平稳发展态势。

河北秦皇岛港为目前我国南北煤炭中转最大港口,其合理港口库存煤应为300万吨,虽然目前港口存煤有所下降,但仍在360万吨左右。此外,山东日照港、江苏连云港也存煤较多。

煤炭库存、电煤和港口存煤均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的时间也在延长,特别是直供电网的煤炭库存增长达到历史最高点,这些情况都是2002年全国再次出现煤炭供应紧张局面以来的第一次。加上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煤炭价格开始有所走低,可以说,已经持续3年的我国煤炭供应紧张局面已开始有所缓和。在产量增幅走低的情况下,煤炭市场为何会出现供求缓和迹象,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国家从去年起对一些过热行业实施的调控措施作用开始显现。如全国电解铝生产企业目前已有20%—30%停产。在用电需求减少的同时,也减少了发电企业对煤炭的需求。同时,钢铁、建材、化工等企业因出口增长放慢而出现的生产放慢,也同样减少了这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此外,煤炭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在减少煤炭出口的同时,也增加了煤炭进口。

二是气候变化。大江大河来水增多,水电多发,火电相对少发,相对减少了对煤炭的需求。特别是今年3至5月,受东南季风影响,雨水集中在南部地区长达到两个月,温度不高、气候凉爽,一些地区的生活用电增加不多。这也使湘、鄂、赣、闽地区的水电站因来水充足而有了满负荷发电的机会。

三是煤炭运输条件有所改善。随着去年底大秦线、侯月线改造扩能竣工投产,铁路改革的推进,在煤炭运力增加的同时,也明显提高了运煤效率。统计显示,前5个月全国铁路运煤累计完成4.47亿吨,同比增运3805万吨。

虽然煤炭市场出现了供求形势趋缓的积极变化,但要说煤炭市场下半年会出现供过于求的逆转还为时过早。因为从整体上看,已经开始走低的煤炭增长不足以支撑仍在增长的消费和运输。统计显示,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全国原煤产量年增长速度分别为25.5%、24.6%和17.3%,其中增长最低的2004年生产原煤19.56亿吨,比上年增长2.3亿吨。尽管煤炭连续3年高速增长,但这3年全国煤炭供应仍空前紧张。因此,从今年上半年煤炭增速9.7%看,今年全国原煤产量增长量最多不会超过2亿吨。如果下半年煤炭销量继续保持上半年11.5%的增长,那么趋缓的生产增长将难以完全满足销量的增长。

石油:节约仍是首要选择

今年上半年,与往年一样,国内原油产量依然保持了时间过半、产量也过半生产速度,原油进口量也在继续增加。

石油进口增多,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总量规模加大和生产设备耗油过多有关,也与我们在某些方面选择的与国情不相适应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本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大城市、特大城市,汽车进入家庭速度明显快于中小城市,在造成这些城市交通拥堵的同时,也带来了汽车用油的快速增长。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2400万辆民用车辆耗油为7000万吨,占当年全国汽油产量的85%,与上世纪90年代初年耗油3000多万吨相比,增加了4000多万吨。2004年全国民用车辆又增加到了2742万辆,其中私人车辆为1365万辆,全年耗油估计又增加了800万吨左右。

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在导致石油进口成为我国最大宗贸易逆差的单一商品的同时,事实上也抬高了我国一些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从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看,需要采取诸如控制原油进口的增长速度、加快替代用油产业的开发与发展等多方面措施,但是首要的选择仍是节约。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出发,在制度安排上采取措施,限制耗油高的大排量汽车消费,鼓励发展经济型轿车,更需要通过制定优先发展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骑自行车上下班,尽可能地减少石油消耗和浪费。

其实,要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和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整个能源工业来说,靠单纯加大能源建设力度,增加供给能力是难以做到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仅在石油消费方面尽可能地做到厉行节约,在电力、煤炭消费方面也尽可能地做到厉行节约。即在加快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同时,尽快转变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并尽快改变目前仍在一些领域存在着的以奢侈为荣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