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能源环保
面对中国能源之痛 解决之道在何方
2005.02.16   点击240次

面对中国能源之痛 解决之道在何方

中国的职能部门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能源发展战略,按照已确定的节约型社会的定位,并使环境逐步改善的前提下,确定油、气、电、煤四大行业的协调发展。

今年冬季让北京市民遭遇了近年来最大一次“ 缺气”。

1月9日,按照环保的监测,这是本年度北京的第7个蓝天。然而,就在这一天很多京城居民都感到,一直温暖的房间突然变得有些冰冷。但气象部门的预报,当天没有大规模降温。

1月10日,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供暖办公室对外公布,由于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供暖压力,市政府已经启动冬季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和冬季供暖保障应急预案。

据了解,这些预案涉及的主要措施有:停止或部分停止本市工业企业生产用气,停运部分天然气公交车,适当减少市热力集团等大型燃气锅炉和区域燃气锅炉的用气量,燃煤锅炉房和热电厂满负荷运行以此加大出热能力,对远郊区县压缩天然气并实行计划供应,协调首都机场启用燃油锅炉替代天然气,减少商场、宾馆、饭店、写字楼等公建的供热负荷并适当降低供热温度。

由北京缺气说开去

此间有不少媒体发表评说,天然气紧缺将严重影响京城供暖。而北京热力集团高层人士表示,热力集团供暖能源不是单一的,天然气占整个供暖能源的份额不足10%。而这也并未给热力集团的供热区域带来太大负面影响。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京城全年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23万户,本市天然气使用量已达到23.18亿立方米,燃气居民用户总数超过380万户。这组数字无疑表明,近年来北京天然气用户不断增长,实之需求上升导致供气紧张。

据悉,京城天然气一直由中石油提供。事发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表示,随着北京使用清洁能源范围的扩大,北京的天然气需求量迅速增大,已经大于陕京线(北京市天然气的主要供应管线)的供应量,目前,陕京线已经在超负荷运转。

如果说“缺气”将“天子脚下”的京城人“委屈”了一下,而冬季电荒再迫近更让京城以外的人们饱受“煎熬”。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按惯例召开了下一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但“计划电”与“市场煤”顶牛,让煤电两大行业再度“决裂”。“煤炭产运需衔接会”无果而终为导火索,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电荒再度凸显。

华北地区,先是河北频频告急,当地政府不得不采取限电措施,后是北京形势偏紧,创下864.9万千瓦的最高冬季负荷。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先后采取了不同的限电方式,以缓解“囊中”煤存不足而减轻火力发电。

按专业机构的预测,2005年国内整体电力供应形势依然严峻,将出现区域性、季节性、时段性缺电等新特征,夏季供电高峰期国内电力缺口将在2000万千瓦以上。

近两年,在国内缺油、缺气、缺电不断,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预示着能源领域里的局部危机已经出现,但这一危机至今仍未被业内所公开承认。这自然有主管部门的不认同,更有学术界在此上的观点不统一。

记者以为,不管提法怎么叫,严峻的形势是任何人也无法回避的。中国的职能部门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能源发展战略,按照已确定的节约型社会的定位,并使环境逐步改善的前提下,确定油、气、电、煤四大行业的协调发展。

油价走势到底如何

2005年中国油品市场的开局出乎人们的预料。

在1月份,中石化、中石油两大油企相继下调了成品油的出厂价格,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一时间,国内媒体纷纷发表评说,而广大消费者在这股声势不小的炒作推动中,将最后的目光落在了油品零售价格上。他们企盼:未来几个月中汽油、柴油能降价多少?

1月2日,中石化将旗下的汽油、柴油出厂价分别下调150元/吨。接着,中石油宣布,将它的汽油、柴油出厂价各下调160元/吨。而两大油企下幅度均未超过8%,因为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最高下调或上调幅度为8%。

按照中国现行的油品价格管理运营体系,业内都知晓,此番两大油企行为实属企业正常行为,而这并不意味着零售价也会“联动”并使之出现下降。

中石化董秘局一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调整成品油出厂价是企业内部为减轻销售部门的压力进行的内部分配调整,实质上是依据市场变化对上下游产业链条利润进行再分配及再调整。

中石油的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谈了相同的观点:此动作与市场零售价没有关联性。下调成品油出厂价格主要是针对企业自身经营问题以及民营油企的经营问题。

据悉,目前中石化、中石油两大油企运营的体系基本一致,从生产到销售是一体化的。而日常的批发业务主要是针对自己的加油站和特殊用户以及少量社会加油站。一般不会公布自己的出厂价及批发价。

对此次被媒体披露调整价格事宜,这两大油企高层均表示,将对旗下销售公司实行严格的信息披露管理,未经授权不准对外发布相关信息,以免给社会和广大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但两大油企不愿看到的“麻烦”亦随从海南、四川等地成品油零售价格纷纷下调而再度来之。

1月5日,中石化在海南省范围内全面下调了93#和97#汽油的零售价格;1月10日,中石油在四川开始降价行动,其成都地区90#、93#、97#汽油分别为3.37元/升、3.71元/升、3.99元/升。

记者注意到,在此相同时间内,中石化在成都又下调90#、93#汽油零售价,平均每升降价0.06元。而选择在中石油的传统势力范围内“动武”,中石化用意非常明显,无非是要抢占市场先机。

在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一致是由国家发改委掌控的。而它是根据新加坡、纽约、鹿特丹三地期货市场价格来制定中准价的,三地行情起伏幅度超过上次调整价的8%,即可调价。此番两大油企敢动零售价格并没有违规,只是在发改委上次已出台的零售价格中做了允许的微调。

对此番中石化、中石油的举动,业内专家的评判是:两大油企调价确有部

分原因是考虑到自身经营问题。而这一下调乃至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下调旗下油品,总的对整个集团的利益没有实质性影响,只不过是将集团的利润从一个腰包转到另一个腰包而已,但对它们各自集团内部具体的经营实体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将一部分利润转给下游流通领域的销售企业,可以藉此提高销售企业的竞争力。

平心而论,两大油企此番无论是下调成品油出厂价格还是微调成品油零售价格,对目前的油品市场都有积极的意义。而对近年来广大消费者心中尚存的油品“只涨不降”的疑虑无疑有了一个很好地、生动地诠释。

未来几个月中,国内成品油价格“坚冰”能否松动?记者近日从发改委得到的答复是:有关价格管理部门正在密切关注国际油价走向,目前尚未作出调整价格的动议。

对国际市场依存有多高

对2005年国际油价的走势,中外不少专家持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看法:油价保持在高位,其震荡幅度较大。

今年1月1日,欧佩克开始正式履行2004年12月达成的协议,将石油日产量减少100万桶。受此影响,近期一直走低的油价“抖擞精神”,显现出些许反弹势头。1月4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上涨,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份轻质低硫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79美元,每桶升至43.91美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市场2月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58美分,每桶升至41.04美元。

统计显示,1月25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原油平均价格已连续三周走高,上周再度突破每桶40美元大关,达到每桶41.42美元。而此前的1月1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又涨至去年11月末以来的最高价位,即48.38美元/桶。

此前,专家们对油价走势作出的判断是,2005年国际油价回落至40美元以下的可能性有限,但过高的油价也很难持久。因而,油价在40至50美元这一区间内变动的可能性最大。而此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市场需求是否有利于油价走低。由于OPEC剩余生产能力有限,原油市场上的需求变化成为影响供求平衡的关键。在去年底有多个国际机构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出现减速,这有可能导致原油需求增长放缓。

第二,OPEC在去年11月份的月度报告估计,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将比去年增加149万桶,低于去年250万桶的增幅。因此仅就需求面来说,2005年油价难以继续走高,而突发的政治和自然因素对油价的影响不可忽视。

第三,近年OPEC剩余产油能力不足,导致市场对石油供应中断异常担心。这一因素始终伴随着去年的几次油价飙升,同时这一因素在今年甚至未来一个时期内都不会消失。

第四,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国内原油库存的变化是左右国际油价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美市场对原油需求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每年11月到次年1月的冬季取暖油需求高峰,另一个是每年6月到8月的夏季汽油需求高峰。

第五,市场投机力量今年是否继续像2004年这样活跃。由于OPEC无法通过短期内大量增加供应来平抑油价,因此2004年原油市场的投机活动格外猖獗。在去年秋季油价暴涨过程中,投机造成的“溢价”超过10美元。

而记者以为,当下这一国际市场油价走形势,将对中国产生直接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汽车、钢铁、石化、交通运输等重化工业的迅速崛起,其石油石化产品的消费量也迅速增长。按照预测,2005年国内石油需求量将超过3.2亿吨,石油净进口量将达到1.4亿吨左右,比上年增加2000万吨;成品油需求量在1.7亿吨左右,比上年增加1300万吨以上。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它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36%提高至44%。今年中国主要炼油装置将继续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油品的持续稳定供应难度加大,由此整个能源形势并不乐观。

里昂证券香港的一位能源分析师曾撰文指出,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原油的需求量每个月都在增长,虽然增长的速度目前已有减缓的趋势,但国内生产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而根据欧佩克的预测,由于非该组织成员的国家,尤其是中国,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将推高国际原油价格。今年第一季度,世界各国对原油的需求将高达每天2856万桶,同比增长39万桶;而预计到第二季度,每天原油需求量将达到2768万桶,同比增长54万桶。

按照经济专家的现在流行说法,今年若国际油价年均每桶再上涨5美元,世界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而中国经济将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带来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明显加大。根据模型测算,国际油价新上涨因素直接影响我国GDP增速放缓约0.2个百分点,CPI上涨约0.3个百分点。

多数国内专家认为,开发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当务之急。而在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地热采暖和地热发电等方面已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只要适当给予政策支持,有望成为替代能源。而分段增加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中国今后能源建设的重点。

而在国际市场拿到“话语权”也至关重要。以中国在亚洲原油市场所占的份额,推出自己的原油相关品种期货,完全有可能形成标志性的地区市场价格,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今年中国应加快在这一领域里的市场化步伐,推出成熟的期货交易产品。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周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