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自从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之后,进口石油的比重不断加大,2003年进口原油9100万吨,加上成品油,总量约为1.2亿吨,2004年进口量继续增加。新一轮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再次给持续增长的我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国家。在已探明的能源储量中,96%是煤炭,油气资源仅占总量的4%左右。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展了一套利用本国煤炭资源的能源供应体系,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一次能源总消费的61%,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总量的52%。针对石油日趋紧缺的现状,实施多元化的能源战略是十分必要的,必须从我国能源资源的比较优势出发,在煤的转化上寻求战略性突破。国内不少专家提出,在煤炭清洁转化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基醇醚燃料应该是替代能源战略的现实选择和出路。
全面认识煤基醇醚燃料
什么是煤基醇醚燃料?就是由煤(包括原煤、煤层气、焦炉煤气)通过气化合成低碳含氧燃料——甲醇、二甲醚(简称醇醚燃料)等车用清洁替代汽油、柴油的燃料。甲醇作为燃料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之后,其特点首先是完全的可替代性。甲醇燃料是理化性能接近汽柴油的液体燃料,使用方便,辛烷值高,相当于112号汽油,蒸气潜热大;二甲醚的燃油性能和机械能更好,爆发力大。二者均能满足并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功率。
煤基醇醚燃料的另一个优点是清洁环保。甲醇燃烧后主要形成水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氮气化合物远远低于汽柴油,尾气中常规排放的一氧化碳、碳化氢均比汽柴油低30%以上,是典型的“清洁替代燃料”。二甲醚燃料尾气排放中的一氧化碳、碳化氢比汽油分别低55%和86%,是国际公认的“超清洁替代燃料”。据山西省甲醇汽车领导组副组长彭致圭介绍,一般情况下,1.5吨-1.6吨煤可制一吨甲醇,比起直接液化制油吨用煤3.5吨和间接液化制油吨用煤4.5吨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充分利用廉价的高硫煤或炼焦时排放的煤气制甲醇,能充分体现资源综合利用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循环经济的特征,生产成本更加低廉,不到粮基乙醇燃料的三分之一。
有专家也提出不建议推广甲醇作为汽车燃料,因甲醇有毒,对安全极为不利,使用不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或致命,还有冷启动问题以及可能对发动机形成腐蚀的问题。山西省甲醇汽车领导组副组长彭致圭说,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试验,这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已经找到有效解决的办法。如甲醇具有高辛烷值,在提高压缩比并可容许较大点火提前角,从而能获得高的热效率。高比例甲醇发动机的动力性国内外的研究和山西省多年的实践都表明:性能优于汽油机。至于安全问题,其实哪一种燃料都是有危险性的,只需要操作规范完整。山西省对涉醇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了省市两级多年的跟踪体检,至今未出现一例因为涉醇而出现的中毒现象和身体病变异常。
甲醇汽油在国外和国内的成功实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廉价的石油大量供应,国际石油价格最低时每桶仅3美元,甲醇燃料的生产及消费因价格因素无法推动。因受到七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许多国家为了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信赖,开始积极寻求替代燃料。甲醇既可利用矿物质资源生产,也可用生物质资源生产,而且甲醇燃料可以利用汽柴油已有的储存、运输及分配的设施,投资少,见效快,于是受到国际重视,之后甲醇燃料可替代汽柴油的重要地位确立。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都进行了试验和推广。美国普遍使用掺烧10-15%的甲醇汽油。
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石油供需矛盾逐渐缓和,价格回落,但环保呼声却日益高涨,排放法规日趋严格。许多国家通过试验研究确认,甲醇燃料能明显地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国家也大量掺烧,德国大众和美国福特分别推出200辆和6000辆灵活燃料汽车投放市场。在发展高比例甲醇车和灵活燃料汽车方面,已经形成成熟完整的技术储备,美国至今仍有1万多辆甲醇汽车正常运行。但由于石油财团的不配合以及甲醇价格较高两个因素,推广一波三折,发展不快。
据山西省甲醇汽车领导组副组长彭致圭介绍,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20多年来一直进行着煤基醇醚燃料的研究开发。上世纪90年代,山西省政府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就甲醇汽车合作开发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和可行性考察,由于福特公司高层领导的变化,合作没有成功。但福特公司向山西省政府赠送了一台甲醇汽车发动机。在此基础上,山西省自行完成了试验示范阶段的“煤制甲醇——洁净燃料汽车”示范工程、定比例M85多点电喷甲醇发动机和全甲醇M100燃烧装置研发工程。低比例掺烧M15甲醇汽油的四城市试点工程取得了试验示范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经进入产业化示范阶段的M15低比例掺烧甲醇的工作已在全省铺开,已有91万辆(次)参与了试点推广。同时,承担两项科技部清洁汽车行动计划“十五”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也在考核。
据山西省甲醇汽车办公室数据显示,甲醇燃料在投资成本、生产成本、运营成本以及输配系统建设成本比较都有明显的优势。如运营经济性,甲醇价格的波动幅度在1400-2050元/吨之间,汽油的价格波动幅度(以90号汽油为例)在3200-3750元/吨之,自从1998年示范运营以来,承运司机全部为个人承包,但至今无人因为亏本而退出示范运营。
大量低成本生产煤基醇醚燃料的条件已经具备
据山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据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预测,全球石化类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分别为石油39年、天然气60年、煤211年。我国有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我国的能源结构在本世纪仍然以煤为主,这也是发展醇醚燃料的资源平台。
煤基醇醚生产工艺多样化,尤其是利用焦炉煤气制甲醇,是资源综合利用和改善大气质量兼收并蓄的最佳方法。2005年初,位于太原市的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应用本院发明专利——焦炉煤气纯氧部分氧化制取甲醇技术设计的年产8万吨第一套焦炉制取甲醇生产装置,在云南省曲靖市投产,已经产出500吨合格的甲醇。记者从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了解到,这一工程已被国家清洁能源行动办公室确定为重点跟踪示范项目。这为正在重点实施的山西省炼焦企业剩余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的先进技术提供了参照。
据测算,山西省每年大约有150亿立方米的焦炉煤气直接排空或点火,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山西省的交城县、孝义市也正在建设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全省按此工艺在建的焦炉煤气制甲醇生产能力超过了100万吨,按照《山西省发展醇醚燃料和醇醚汽车的六年行动计划》(2005-2010年),在2006年形成年产206万吨、2008年形成年产800万吨、2010年形成年产1000万吨的能力。与此同时,河北、山东都在研制煤气制取甲醇装置。山西省甲醇汽车领导组副组长彭致圭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末期,全国甲醇生产能力将达到2500万吨左右,其中煤基甲醇占到80%以上。在二甲醚生产方面,目前全世界二甲醚生产能力仅为18万吨,我国年产量为5万吨。国内最大的二甲醚生产线已于2003年底在山东临沂投产,成本可控制在3000元/吨。
大量替代,解国之油忧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
山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山西省甲醇汽车领导组副组长彭致圭在任地方领导及山西省副省长期间,长期致力于甲醇汽车的推广和宣传。彭致圭认为,国家环境战略的实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而国家能源战略也不完全是市场行为,煤基醇醚的推广在国家政策的定位、导向、规范、激励以及投入是不可或缺的。
彭致圭认为,能源战略、环境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实施能源战略离不开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实现环保战略回避不了治理煤直接燃烧这个主要污染源,而实施以煤清洁转化为主线的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是三大战略的最优组合。煤——煤气化——甲醇、二甲醚——车用清洁燃料将是一个重要的循环产业链。
我国的煤炭资源和煤化产业为煤基醇醚燃料的大量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山西、山东、云南、陕西、重庆、四川、黑龙江、新疆等省、区、市已在示范实践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尚缺醇醚燃料“提速推广”的东风。对此,彭致圭建议,首先国家要允许在全国全面试验、示范、推广,以利于培育形成醇醚燃料生产和甲醇汽车市场应用的良性互动机制;其次要鼓励支持发展醇醚燃料和醇醚汽车,解决好两个源头生产,即醇醚燃料、醇醚汽车生产的滞后问题,还要重点鼓励醇醚燃料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规模化、低成本、新工艺的醇醚生产能力建设,鼓励汽车大集团尽早参与;第三,要建立专项论证、专项攻关和专项跟踪、专项服务、专项资金、专项补贴等“六专”的系列政策上的支持和奖金配套扶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