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中国化纤工业发展前景分析
2004.10.15   点击269次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理事长郑植艺在此间召开的第10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就中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前景作了专题报告。

一、中国化纤工业现状与特点

(一)现状

1、化纤产量高速增长,涤纶比例明显偏高。

近几年中国化纤工业仍高速发展,2003年化纤产量已达1181万吨,发展增速仍高达19.2%。2002年中国化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的23.6%,占中国纺织纤维总产量比例达到64.8%,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到2003年,占世界总产量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7.4%,占中国纺织纤维总产量的比例也超过三分之二,已达到66.8%。

在品种方面,2003年人纤产量80万吨,占6.8%,合纤1101万吨,占93.2%,其中涤纶占化纤总量接近80%,比例明显偏高,且继续呈上升之势,而腈纶、锦纶比例则相对较低,分别仅占5.3%和4.8%。但涤纶产量比例的明显偏高,除涤纶本身的生产成本的优势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强外,主要是基于中国巨大的纺织加工能力,特别是棉纺能力,具有较好的市场基础。

2、化纤市场供需基本平衡,进口数量居高不下。

尽管近几年中国化纤产量持续快速发展,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每年仍大量进口。2003年化纤进口185.8万吨,增长18.1%,出口虽然大幅增长41.9%,但绝对数量很低,仅为34.2万吨,只占当年化纤产量的2.9%。2003年中国化纤市场表观消费量达到了1333万吨,增长17%,略低于当年产量增速,但由于进口增速较低,当年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状态,年末产品库存仅30万吨,同比还下降了9.8%。

3、民营资本迅速进入,行业资本结构转变明显。

到2003年底,按企业家数,民营或私营企业比例高达76.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仅占21.4%;按生产能力统计,民营或私营企业已占54.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的比例降至39.8%,外资和合资企业比例为6.1%。

4、行业规模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大企业数量快速增加。

2000年来,中国化纤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成效显著,其中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大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到去年底年产5万吨以上的企业从1999年的25家增长到63家,合计产量占总产能的比例也从38.5%提高到60%,平均产能也从10万吨提高到13.6万吨/年。其中20万吨以上的企业15家,合计能力已高达465.1万吨,仅此能力已排在世界前列。

5、化纤营销手段落后,流通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国化纤产品销售基本还是传统的企业合同销售和市场销售两种方式。2003年化纤产品销售量为1293万吨,销售额约为1700亿元,其中企业合同销售750万吨,占63.3%,交易额约为900亿元,占52.4%;化纤市场交易量为543万吨,占36.3%,交易额800亿元,占47.1%;而现代化的电子商务成交量和交易额非常低,仅占0.4%左右。销售手段的落后,不仅导致交易效率低下,也造成销售成本居高不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化纤企业全行业产品销售费用为17.3亿元,增长23.3%;2003年达到18.5亿元,继续增长15%,实际销售费用约为42亿元。

6、化纤行业综合指标明显提高,装饰、产业用化纤空间较大。

2003年中国化纤加工总量1293万吨,增长13.5;人均化纤加工量达到10公斤,大大高于世界平均的6.7公斤水平,比2002年增长了15%;人均实际化纤消费量也达到了7.9公斤,比2002年增长了58%,净增了2.9公斤;但化纤的差别化率仅为28%,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化纤在服用、装饰、产业三大应用领域中的比例为55:28:17,其中装饰用和产业用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二)特点

1、持续高速发展,涤纶行业尤为突出。

"八五"、"九五"期间,中国化纤生产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在总量基数居高情况下仍保持快速发展,到2003年化纤产量已达到1181万吨,比2000年净增487万吨,其中涤纶增速2001年以来一直在20%以上。2004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影响,生产增速有所放缓,预计全年化纤产量将达到1380万吨,增长16.8%,其中涤纶产量1100万吨,增长17.9%。

2、化纤发展是内需型的,发展速度基本与下游发展相互匹配。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每年均进口100万吨以上化学纤维,进入21世纪,这几年维持在150万吨。2003年进口186.2万吨,占国内产量比为15.8%,占市场比为13.6,虽为下降,但绝对值仍在增长。出口数量每年增长,但绝对值仍维持在50万吨以下,2003年出口34.2万吨,仅占当年产量的2.9%。

中国化纤工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中国纺织加工能力的需求和巨大纺织消费市场的空间,是典型的内需型发展模式。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这种内需型特点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而且每年仍需进口较多的化纤,进口数量会维持在10%左右的年增长幅度。

从纺织工业的需求看,2003年化纤工业与纺织工业发展基本平衡,化纤各品种发展速度基本与下游需求发展相匹配,从涤纶直接下游应用领域看,纯化纤布生产增长15.95%,纱线增长16.08%,涤纶长短丝分别增长20.34%和21.69%;锦纶下游的丝织品增长19.86%,帘子布增长15%,锦纶增长18.99%;粘胶纤维的发展速度也同样和下游的丝织品和纱线保持了同步增长,但由于上下游关系,实际供求应是不平衡的,供应应略大于需求,才有价格的稳定。2003年化纤及下游供求的实际微妙变化结果是:库存较少,产品价格上升,销售收入的大幅上涨,行业利润增幅较大。

3、化纤市场化程度高,已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

2000年11月至今,中国化纤产品市场价格基本能够反映国际、国内上游原料市场的波动、下游纺织需求的变化以及重大事件的影响。

二、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显现

1、上游原料发展严重不足。

由于中国化纤原料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化纤产业,造成国内化纤原料市场缺口不断扩大,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且呈逐年加大之势。到2003年,合纤主要原料的进口依存度已高达60%,其中EG最高,达到72.2%,CPL也高达65.3%,尽管2003年初中国有几个PTA项目投产,但PTA当年的进口依存度依然高达53.6%,AN为38.5%。人纤主要原料的进口依存度也超过45%,其中人纤木浆则是100%依赖进口,国内仅有的一家化纤浆生产厂也已转产纸浆。

2003年合纤原料进口846万吨,占世界贸易总量的31%,其中乙二醇最高为35%,CPL次之,为30%,PTA、AN也分别高达28%和25%。因此,从权重上看,中国合纤原料市场需求的变化均为世界性的,再加上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引发国际原料市场行情变化,以及化纤原料供应商过度集中,而化纤原料采购商过度分散的显示,必然造成市场价格的巨大波动,企业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原料进口市场判断和操作,带有明显的赌博性,也直接影响到行业运行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人纤木浆的进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比例也高达30%。

原料资源的严重短缺成为中国化纤产业运行和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2、化纤下游面料、纺织品开发不足,大量依赖加工贸易进口

1995年以来,虽然中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但由于化纤下游纺织品、面料开发能力不足,下游纺织品、面料进口也迅速增长,且主要以加工贸易形式为主。2003年化纤纺织品共计进口102.4万吨,金额50.3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进口分别为98.5万吨和48.1亿美元,分别占进口总数的96.2%和95.7%;其中化纤面料进口59万吨、金额31.1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进口分别为57.2万吨和30.4亿美元,分别占进口总数的96.9%和97.7%。

3、聚酯、涤纶国产化技术的开发成功降低了进入门槛,给众多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创造了低成本扩展的机会,为化纤企业高起点、低投入、大容量建设项目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也引起了行业投资增速过快,部门品种和局部地区的投资过于集中和产能相对过剩。

由于2000年大规模国产化聚酯装置的开发成功以及随后的不断改造和升级,大幅度减低了聚酯行业的进入门槛。目前采用大型国产聚酯装置生产能力在15-20万吨,单位投资仅为"八五"、"九五"期间引进装置的十分之一到十二分之一,且装置的运行成本也降低了20%左右。国产化涤纶长丝装置和进口装置投资成本对比,目前单位投资也仅为"八五"、"九五"期间引进装置的1/4左右,直接纺涤纶长丝运行成本下降2000元/吨。

但进入门槛的打幅降低也带来了聚酯生产能力的快速扩张,且生产能力增长过于集中,造成局部地区产能相对过剩。2001-2004年预计新增聚酯产能1192万吨,其中2001年新增105万吨,2002年为212万吨,翻了一番;2003年达到333万吨,预计2004年将高达542万吨,受宏观调控影响,实际投入能力将大幅下降。

聚酯涤纶产能短期内的快速扩张,在国内市场造成较大压力,比如:今年一季度,化纤部分品种出现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降,开工率下降到80%,行业运行跟踪指标中有4项已发出明确的警示信号。

4、中国化纤、纺织品国际贸易环境挑战性趋强

目前,入世对中国纺织产业的拉动效应已充分显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而且愈演愈烈。特别是去年以来,部分国家对我国化纤纺织品、服装等频频发起反倾销、保障等贸易保护措施,今年5月份47国纺织行业组织发起"伊斯坦布尔宣言"和有关国家政府正在考虑对中国纺织品重新设限等都会对今后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带来严重影响,另外,发达国家新的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以及安全、劳工等方面的种种措施,这些都将影响到我国的化纤工业。

此外,中国政府2004年实行的降低化纤、纺织品出口退税的影响也在逐步显现出来,从而影响今后化纤、纺织品的出口增长。

5、化纤工业的运行和发展始终离不开国家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和优化。

今年以来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初步遏制了化纤行业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初步统计,聚酯停、缓建9个项目,涉及180万吨能力,纺丝项目涉及1200个纺丝位,约影响48万吨能力。

三、中国化纤工业未来发展预测

中国化纤工业的未来发展要切实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适当控制发展速度,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化纤总量发展适度,产能、产量增速保持在7-15%之间。

在未来的三、四年间,预计中国化纤工业还将保持10%以上的教高增长速度,但增速也会逐步回落。2008年以后,增速回落到10%以下,并继续逐年下降,到2010年,化纤产能、产量的增速将分别回落至7%和5%的水平;2010-2020年,平均增速会继续下降到4%和3%。

2、行业结构调整目标

(1)规模结构

预计2005年,年产5万吨以上的企业从2003年的63家增加到80家,合计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提高到70%,平均产能提高到14万吨/年;10万吨以上的企业32家,合计能力占总产能的比例提高到55%,平均产能提高到27.5万吨/年;20万吨以上的企业16家,合计能力比例提高到40%,平均产能提高40万吨/年。

预计2010年,年产5万吨以上企业再增加到105家,合计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提高到88%。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企业从2005年的32家增加到45家,合计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提高到78%,平均产能超过36万吨;20万吨以上的企业25家,合计能力占比例提高到60%,平均产能超过50万吨。

(2)资本结构

按生产能力统计,预计2005年民营和私营企业将占到5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比例降至37%,外资和合资企业比例为8%;2010年民营比例上升到65%,国有比例降至25%,三资企业比例为10%;2020年民营比例继续上升到70%,国有比例降至17%,三资比例为13%。

(3)区域结构

预计2005年,东部化纤生产能力增长到1440万吨,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提高到90%,中部能力为128万吨,占8%,西部能力为32万吨,占2%;2010年东部能力增长到1900万吨,比例提高到90.5%,中部能力为160万吨,占7.6%,西部能力为40万吨,占1.9%;2020年东部能力增长到2560万吨,占比提高到91.5%,中部能力为190万吨,占比例下降到6.8%,西部为50万吨,占比下降到1.7%。

(4)流通结构

预计未来化纤行业的流通结构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到2010年,化纤企业合同销售金额占比将下降至40%,比2005年降低19个百分点,化纤市场交易额比例下降到20%,而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迅速提高到40%,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2020年,化纤企业合同销售比例将继续降至25%,化纤市场交易额降到15%,电子商务交易额将大幅提高到60%。

(5)行业综合结构

预计2010年中国化纤加工总量达到2050万吨,人均化纤加工梁达到15.1公斤,人均化纤实际消费量也达到11.6公斤;化纤占纺织纤维总量的比例将突破70%,达到71.9%;化纤差别化率达到40-45%,基本达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化纤在服用、装饰、产业三大应用领域中比例达到40:35:25。2020年中国化纤加工总量达到2600万吨,人均化纤加工量达到17.8公斤,人均实际化纤消费量也达到13公斤;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例将达到74.3%;化纤差别化率达到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化纤在三大应用领域的比例继续改善,达到35:35:30。

随着中国化纤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商品、资本、技术三大市场的自主发展能力,特别是国产化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又提供了低成本扩张的条件和可能,但同时易引发投资过热,中国化纤行业"十一五"发展的重点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框架内要坚持推动"行业自律"。

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化纤产业升级

未来中国化纤发展的重点已从"发展总量"转变到"发展先进生产力与结构调整并举"上来,其中加快结构调整和推动技术升级是重中之重。预计未来5-10年将是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关键期。

化纤行业是我国开放较早行业之一,是高度竞争性行业。化纤市场的开放,不仅仅是商品市场的开放,也是技术市场、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中国与世界化纤及其相关业界的合作将体现在以下领域。

1、发展化纤原料

原料的严重短缺已成为中国化纤工业运行和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问题较严重的是EMG、PTACPL、人纤木浆等,其次是AN、MDI、PP以及更上游的PX等。国家为扶持发展上游资源性产业,在7月中旬公布的"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仅对PTA、MDI列为核准制,其它备案制;无论核准还是备案都大大简化了手续,将设定时限,严格区别于过去的"行政审批";对"外商投资",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范围内,设定不同的更加便捷的核准办法。

政府也鼓励国内化纤企业"走出去",独资或者合资建设原料型企业,中国化纤行业已经具备了到国外投资的"资本"、技术、服务贸易的基本条件。

2、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

预计未来5-10年将是中国化纤产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关键期,行业存量资产的加快调整必将引起行业内资本并购、重组的高潮。国有资本将进一步退出高度竞争性的化纤行业,民营资本继续迅猛增长,外资进入的速度继续加快,行业资本结构会进一步发生明显变化,国有及国有控股比例将继续下降,多种产权结构并存的混合制经济快速增长。

3、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主要包括成套设备、重点部件、工艺技术进步、化纤产品的升级换代、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化纤应用领域开拓及非纤用产品研发。

4、流通机制变革

目前中国化纤产品销售基本还是传统的上门推销和市场销售两种方式,未来流通的重点在于尽快构造化纤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即在完善传统的专业化交易市场同时,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加快电子交易市场发展,推动行业内电子商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