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上扬,每桶价格收于48.70美元,再创原油价格的历史记录。同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公布,欧佩克七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18日为每桶42.07美元,达到历史最高价位。
8月20日,纽约市场9月份原油期货价格在接近50美元关口时回落,收盘时每桶下跌84美分,降至47.86美元。专家认为,油价仍处高位,甚至可能继续上探。
随着原油价格不断创下历史新高,数以亿计的人们的心都悬了起来——这一波油价上涨是什么因素引起的?什么样的油价才是相对合理的?何时才会回落到合理的价位?
油价走高逼近50美元“大关”
通过欧佩克油价和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这两个最重要的数据指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势头:
资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欧佩克油价为每桶2美元左右;70年代,因中东战争引发石油危机,欧佩克油价飙升至每桶12.7美元;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欧佩克油价大幅上扬,长期在30美元附近波动;1985年以来,油价下泻至每桶15美元,并长期在低位徘徊。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当年10月油价飞涨到创记录的每桶41美元,但次年即恢复到海湾战争前的水平;此后,国际油价呈大起大落的态势,最低曾跌破10美元,最高曾接近30美元;近年,油价仍在30美元左右的高位运行。
但自今年以来特别是5月以来,国际油价突然发力,不断刷新历史记录:
5月5日,欧佩克油价达每桶35.30美元,创1990年海湾危机以来的最高价。
6月1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上扬,突破40美元的“大关”,每桶收于42.33美元,打破历史最高记录。后因欧佩克决定于7月1日和8月1日分两次提高原油日产限额,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度明显回落。
7月28日,欧佩克单日油价再次上扬,升至每桶37.95美元,创下1990年海湾危机以来最高纪录。
8月2日,欧佩克油价升至每桶39.04美元,创下了1987年1月欧佩克引入七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计价机制以来的单日最高油价。
8月9日,欧佩克一揽子油价突破40美元的关口,收于每桶40.04美元,创历史新高。8月13日,纽约市场9月份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每桶升至46.58美元,突破45美元“关口”。
8月19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价格收于48.70美元,在刷新原油价格历史记录的同时,直逼每桶50美元的心理“大关”。
8月20日,纽约市场9月份原油期货价格回落,每桶油价下跌84美分,但保持在47.86美元的高位。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发展战略经理单联文表示,这一次石油涨价与以往几次石油危机不同。“这一波涨价并不是突然大幅度涨价,而是有一个过程,比较缓慢。”
尽管油价不是“一涨惊人”,但长达数月的持续攀升,到目前为止,确实已处于惊人的高价位。
多种因素诱发油价持续走高
多位专家认为,今年以来油价持续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拉动全球石油需求增加。“近两年来,全球经济持续转好,导致石油需求量大增,逼近石油供应的最大能力,使供需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认为,“这是引发这一波油价持续走高的基本因素。”
据统计,2002年世界石油需求增幅仅为0.2%,2003年则上涨至2.1%,而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需求增幅更高达4.1%。
“如今欧佩克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92%,几乎到了石油供应的极限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认为,“虽然未出现全球性的供应紧张,但欧佩克产量逼近现有能力极限,是确定无疑的。”
其次,一些短期因素特别是地区性不安定因素,对油价持续走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专家认为,无论是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恐怖主义威胁,还是委内瑞拉政局动荡、俄国尤科斯石油公司吃官司、部分国家石油工人罢工,都对国际石油市场及美国石油供应产生相应的影响。
有关专家认为,如果没有这些短期风险因素,世界石油价格有望降低1/4。“这次油价上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买不到石油,而是一种市场预期把油价抬上去了。”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表示,“由于国际局势动荡和石油生产国限产保价,人们估计届时石油价格不但下不来,而且会提高。”
国际石油市场上大量的投机炒作,更人为地抬高了油价。据估计,如果一年内石油价格每桶上涨10美元,炒作的因素会占到6美元至8美元。在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的交易属于投机行为。
“当国际资本市场表现不佳,或者国际石油供需形势出现变化或存在不确定性时,都有可能引发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大规模投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认为,“当前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大规模投机,是两个因素重叠作用的结果。”
有关报告显示,近来基金持有原油期货总头寸最高时达32.9%,最低也有24.5%。无疑,这些基金的任何动向都会导致市场的异常走势和剧烈波动。
油价能否回落要看短期因素是否解决
在油价持续攀高的形势下,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今后的走势如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些专家认为,从近期看,推高油价的一些关键因素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国际油价短期内仍将居高不下。如果发生严重的冲击原油供应的事件,很有可能引发油价在现有价位上再次上涨,并突破每桶50美元的“大关”。
部分专家认为,如果引起此轮油价上涨的短期因素不及时解决,则有可能转变成长期因素,更会增加石油供应风险,导致油价持续波动。
赵英研究员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油价有可能会回落。“我个人认为油价回落后,可能会在38美元至40美元之间保持相对稳定。为什么不会进一步回落?因为全球石油供需的基本形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与此同时,赵英认为,即使油价出现回落,也是相当不稳定的。“恐怖事件、地区冲突等新发风险因素都会对石油生产国及国际石油市场产生影响,从而推动油价上涨。”
而长期从事期货研究的罗旭辉则表示,这次油价上涨不是全球石油供需真的出现了失衡,而是在市场气氛推动下走高的。“现在的油价肯定有泡沫,迟早会回落。”
罗旭辉认为,导致油价回落有两个因素:要么释放库存,要么增加开采量。“但像我国基本没有多少库存可供释放,而美国近期明确表示不会再释放库存。此外,现有世界石油开采能力基本上满负荷运行,新增开采能力可能性很少,所以具体何时回落,有待进一步观察。”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其价格持续走高必然会对各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据有关国际组织估计,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0美元,就会使通货膨胀上升0.5个百分点,使经济增长降低0.25个百分点。
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的中国,无疑会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那么,这一轮的国际油价高涨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这种影响何时才会表现出来?我们又应该采取那些措施来积极应对?
每涨10美元 全年就要多掏七八十亿美元
在全球油价连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正在快速稳健破浪前行的中国经济航船将会面临多大的冲击呢?
去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2.1%,但我国却增长了12%,远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认为,尽管我国石油消耗总量不大,但增速较快,经济增长对石油消费增长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会比较大。
而从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油价上升可能使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如果油价保持在合理的价位,则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据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介绍,据初步测算,如果全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平均上涨10美元,我国就要多掏70亿至80亿美元。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对我国1993年至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就会使我国的GDP增幅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其中,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影响我国GDP增幅约为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影响我国GDP增幅0.7个百分点,相当于损失了600亿元人民币左右。
高油价对我国影响滞后一个月
目前我国原油价格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成品油采取与美国、欧洲和亚洲三地市场的成品油现货报价挂钩,两大石油集团在国家中准价的8%浮动区间内确定零售价的办法。
冯飞等专家认为,由于没有期货、战略储备等可以用来平抑油价的措施,我国石油价格的“传导效应”比较明显,即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或者下降,一个月后就会传导、反映到我国的石油价格上。
“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将使国内能源价格有所上扬,并拉动石油及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价格上扬,形成一种新的涨价因素。”据周大地介绍,“目前的价格上涨,受到市场需求的抑制,并没有完全反映在最终消费品价格上。但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上涨,在增加原油生产企业的利润的同时,会加大对制造业的压力,进一步挤压其利润空间。不过,从总体上讲,这轮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还看不出会造成衰退。”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石油市场室主任单卫国说,油价剧烈上涨短期看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大,最大的是外汇支付增加太多,但其深层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正值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高耗能阶段,油价上升将对国内运输业影响最大,并拉动工业成本上升,刺激通货膨胀。”
“油价上升将对水、陆、空运输,燃油发电等行业造成不利影响。尤其石油涨价还会造成大量工业品的成本上升。”中国石化石油经济专家朱和说:“石油和石油产品已成为众多行业和产品的原材料,如房地产中需要的玻璃、窗框,家用电器的主要器件、电线,甚至衣服、工艺品等等。”
当前我国煤、电、油供求关系相对紧张。专家们担心,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将会进一步加剧能源紧张,增加相关行业的生产成本,降低相关行业的竞争力。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认为,总体上看,国内的油价还是由国家管制的,国际油价高涨对老百姓的冲击会有所缓和。
油价持续上涨,势必会使正处于调整中的中国汽车行业面临新一轮的考验。单联文认为,如果油价上涨,买车的人会减少,进而对汽车消费形成制约。
当然,部分专家表示,油价上涨,危机之中也有商机。一是国家开始考虑建立和加大石油储备,势必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二是其他替代能源产业会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短期与长期手段结合 多种措施应对高油价
在已经成为石油进口大国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和百姓生活尽量少受影响呢?
在短期对策方面,周大地表示,要重视油价上涨会不会推动通货膨胀。“现在原材料、煤、电和农产品价格都处于高位,油价的进一步上涨,是否会推动新一轮价格轮番上升,要密切关注。”
“国内油价也应随着国际油价上涨而适度上涨。”冯飞认为,让消费者感受到油价上涨的影响,对培养老百姓的节油节能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节能型产品,建立节能型社会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但冯飞、赵英和从事期货研究的罗旭辉等专家关注更多的,是我们应当采取的中长期对策:
——应该尽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这是保证我国石油安全必不可少的措施。在和平环境下,石油战略储备的主要功能是平抑油价,增大炒作石油价格的成本。
——建立能源的多元化格局,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度。除石油外,应当努力发展天然气、核能、水电等,并积极探索煤变油技术的市场化。
——继续推行石油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防止因某一进口市场出现意外情况而影响整个石油进口。
——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石油期货虽然投机性较强,但其对平抑石油价格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要建立灵活的国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方面的作用。
——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措施,提高燃油效率。我国汽车石油消费占整个石油消费的三分之一强,到2010年将达到三分之二,汽车燃油效率将直接影响石油消费量。
——探讨与国际上主要石油消费国的合作机制,提升在国际油价形成中的影响力。
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邹声文、常志鹏、刘铮、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