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乙二醇进口货市场表现出快速上扬的态势,成交价格从上上周末的850美元/吨(CFR中国主港)跳升至上周末的865美元/吨(CFR中国主港),涨幅达15美元/吨。据不完全统计,在860-865美元/吨(CFR中国主港,L/C90天)的价格范围内有将近2万吨数量的成交,且多以近洋货为主,买家包括国内贸易商和下游工厂。随着进口货成交价格的不断上涨,至本周一,少数国外贸易商已经报出870-880美元/吨(CFR中国主港)的价格,而大多数国外供应商和贸易商则选择暂停报价。针对上周这轮快速上涨的行情,市场人士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目前进口货价格客观反映了国内乙二醇市场的现状,即全球乙二醇供应紧缺(原因包括东南亚及中东地区乙二醇需求的快速增长;部分乙二醇生产装置检修或即将检修;前期由于差价无利可图导致欧美等远洋货骤然减少等)导致国外供应商减少了对中国的出口量;国内供应商由于EO(环氧乙烷)的高利润而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乙二醇的产量;国内贸易商或下游工厂由于资金链的问题不得不接货进而推动进口货报价及成交价格的不断抬升;现货市场由于“供应不足”(现货数量偏少且贸易商惜售心理严重)导致人民币价格也在逐步上涨;与国内聚酯切片及长丝短纤之间的价差已经严重脱离了这条产业链的正常价差范围,即聚酯工厂按照目前的原料价格每生产一吨聚酯切片就会亏损人民币500元以上(目前聚酯切片的市场价格为人民币9500元/吨);下游聚酯及长丝短纤等产品的价格虽然也在缓慢上涨,但涨幅远不及原料(MEG/PTA);面对如此高的原料价格,许多小聚酯只能选择停产,而大聚酯也纷纷通过降低开工率或部分停产以减少亏损,长此以往必将对整个产业不利;随着乙二醇进口货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下游工厂能否承受如此高的原料成本所带来的压力值得关注,而一旦整条产业链中的某一个环节发生故障,则必将附带影响其它各个环节,想必这样的局面也非乙二醇供应商所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