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多位两会代表建言推广可降解塑料
2023.03.15   点击344次

塑料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污染。今年两会期间,来自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就加快推广可降解塑料、消灭白色污染、真正塑造绿色生活的议题进行了探讨。

加速推动白色污染治理,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减少非可降解塑料的使用,是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碳排放、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增太建议,健全生物可降解塑料长效监管机制,加强配合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

“要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必须推广检测标准清晰、认证步骤明确、土壤降解机理研究透彻、全世界广泛认可的全生物可降解材料。”廖增太建议,按照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要求,全面审查、更新、制订有关标准,进一步完善统一、规范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认证体系,科学界定可降解的标准;建立全生物可降解塑料纯树脂白名单,从纯聚合物角度定义全生物降解,发布并实时修订能通过全生物降解标准检测的聚合物名单,根据材料结构创建快速检测方法以鉴别抽检产品材料类型,规范可降解塑料监管标准。同时,要加大非可降解材料违规生产、销售、使用等行为处罚力度,杜绝“伪降解”材料引起的次生污染,以及扰乱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场的行为。以此助力各地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快速、高效、合理地鉴别生物降解制品,加强市场监管,完善落实国家禁塑政策,坚守生物可降解塑料产品质量安全环保底线。

2020年12月1日起,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膜袋和塑料餐饮具,取得了很好的环保效果。廖增太建议,进一步扩大禁塑试点范围,在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一线城市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及销售,并将禁塑范围从现有的购物袋、连卷袋、垃圾袋、外卖包装等日用包装,扩展到电商领域所需的快递包装(含葫芦膜、气柱膜等缓冲包装),家电等防尘包装,农业领域的地膜等易产生污染的塑料制品,并制定税收减免等相关激励措施鼓励企业禁塑限塑,实现生物降解塑料的有效替代,推进塑料产业绿色发展。

廖增太还建议,建立完善生物可降解塑料废弃物收运处置体系,鼓励建设好氧堆肥设施,加强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生物降解膜袋制品可与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畜牧粪污等共同堆肥,实现完全降解后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堆肥有机质还可返回生态系统,实现循环利用,改善土壤肥力。他建议在国内重点城市社区引入试点堆肥站,实现社区厨余垃圾与生物降解垃圾袋的就地减量处理,助力提升全国塑料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也认为,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国,但该产业目前还存在成本过高导致市场使用积极性不高、回收处理政策和设施不完善、循环利用相关研究不深入、市场鱼龙混杂等问题。

对此,他提出四条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应用。结合垃圾分类加强科普宣传,强化“限塑令”政策实施和监管力度,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细化分类、科学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使之真正解决环保难题。如应用全生物降解的农用地膜可避免回收难题,使用可与厨余垃圾共混堆肥的餐具、垃圾袋等可降低分拣成本。

二是完善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终端分类体系和回收处理基础设施。在垃圾分类中增设生物可降解塑料类别,将废弃的垃圾填埋场改造成工业堆肥厂,处理无法循环利用的可降解制品。

三是提高生物可降解塑料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水平。支持相关技术开发,推动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使用、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产业链。

四是进一步完善生物可降解塑料产品标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可降解标识管理,加大对“伪降解”产品的惩治力度,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华阳新材料集团化工研究院化工新材料研究室主任童明全认为,由于错误理解、绿色营销以及盲目推广,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如替代市场有限、部分材料降解有条件、价格偏高、质量参差不齐等,发展面临一定阻碍。

童明全建议,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宣传;规范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加强禁塑的执法力度;强生物降解材料的应用示范;对生物降解材料产业提供政策支持。他同时建议,通过政府统一采购提供给农户等方式加快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加大对生物降解地膜配方研发、示范推广项目的支持力度。

中国化工信息网
相关产品
塑料
关注(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