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炼油产能过剩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减油增化”已是大势所趋。
2020-2021年我国聚烯烃产能规模迅速扩张,2021年将可能会有超千万吨的新增产能。虽然我国聚烯烃产量增长较快,但同时存在通用产品供大于求和高端产品仍需大量进口的局面。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炼化所副所长宋艳萍说:“目前,我国聚烯烃产业存在总量不足和结构性过剩的双重矛盾。一方面,大宗通用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过剩;另一方面,高端产品部分依赖进口。高端材料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量和质量方面有一定差距。”
聚烯烃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差异较大。其中,茂金属聚烯烃、POE(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高性能管材料、电工级聚丙烯等高端产品我国仍大量依赖进口。
宋艳萍表示,我国聚烯烃市场未来既面临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和机遇,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消费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市场对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仍然旺盛,产品结构向高端方向调整已成为国内同行的共识。
然而,跨国公司在催化剂和聚合技术方面更为先进,使其在高端产品研发和生产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加上近年其加快在我国市场的布局,使得生产更加贴近市场中心,可以减少运费成本和销售压力,将对我国企业高端化发展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这需要国内聚烯烃行业强化创新、发展高端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
高端聚烯烃产品研发生产亟须技术突破
高端聚烯烃产品研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环节共同发力。核心技术突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拿电工级聚丙烯和POE产品来说,近年来国内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国内对锂电池隔膜使用的电工级聚丙烯需求量快速增长。但由于锂电池隔膜原料的生产技术要求较高,核心技术被国际公司垄断,使国内锂电池隔膜专用聚丙烯在国内发展较为缓慢,大多数原料依赖进口。
POE产品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抗紫外性能、低温韧性好,在汽车、电线电缆、家居用品、玩具等领域广泛使用。POE产品年需求近百万吨,全部依赖进口。目前,国内POE生产多处于小试阶段,尚无工业化装置。因此,加大相关工艺技术和催化剂研发,实现知识产权的自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性能催化剂技术、聚合工艺技术以及基于产品结构和性能控制的产品技术是聚烯烃树脂高性能化的基础。研发高端产品的难点主要在催化剂上。
宋艳萍说:“催化剂是生产工艺的核心。高端聚烯烃产品性能要求高,近年来,我们在高性能、核心催化剂的研发上虽然有一些点的突破,但是整体技术仍缺乏,需要我们进一步大力开展自主研发,推进核心催化剂国产化进程,提升工艺水平,提升产品的稳定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市场用户对聚乙烯产品的需求更倾向于高端化、差异化。宋艳萍表示,我国市场发展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用户需求也不尽相同。部分炼化企业还存在市场反应速度慢、生产不够灵活等问题。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装置特点,快速进行市场研判和决策,灵活安排,统筹协调,提高市场应变能力,走在市场的前面,实现产品生产与市场变化同步。另外,市场用户还对高端聚烯烃产品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对产品的价格、外观和服务保障等方面也有一定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艺管理,重视后续服务保障,为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
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延伸中高端产业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高端石化产品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化工产品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将是市场选择。
技术突破是关键,深入调研市场是前提。企业进行高端产品研发,需要加强与区域销售企业的对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结合区域市场特点展开;建立产品评价体系,更贴近市场需求。
调研产品应用领域的变化,围绕高附加值、更绿色环保的聚烯烃产品实施技术替代和升级开发,如聚乙烯可主攻茂金属膜料、PE100RC管材料、大口径管材料、PERT II、BOPE;聚丙烯可主攻低气味、高结晶抗冲共聚物等产品。注重特色产品的系列化发展,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如在现有医用牌号基础上,开发软袋料、可立袋、泡罩料等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覆盖范围。通过持续改进包装、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和产品稳定性,打造品牌产品。
宋艳萍表示,新产品开发需要销售、生产、研发等不同环节的密切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客户的需求。销售环节通过调研,将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转化成对性能指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研发。研发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以及与生产技术开发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对催化剂、聚合工艺和助剂的认识水平,掌握合成树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生产中需要加强精细化生产管理,保持产品性能、质量稳定。
未来,石化企业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化工特色新产品开发向创新能力强、效益效率高、安全绿色低碳和产业链中高端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品,开拓市场,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