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邱启文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铅蓄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据统计,2017年我国铅蓄电池产量约380万吨,超过全球总产量的40%。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句话用在废铅蓄电池上再合适不过。废铅蓄电池含铅及含铅酸液,具有很高的资源利用价值,是我国金属铅的第二大来源。一般而言,铅蓄电池中还含有20%的硫酸,6%的塑料。
这也就意味着,从废铅蓄电池中回收铅,既可以减少原生铅矿的开采,又能够有效降低铅的环境风险,废铅酸电池回收市场潜力不容小觑。公开信息显示,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构建的收集网络,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废铅蓄电池收集处理体系,收集率已普遍超过90%,有的甚至已经接近100%。
“金矿”背后意味着“风险”。据悉,如果废铅蓄电池拆解、加工利用不规范,可能会导致铅和含铅酸液泄漏,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甚至损害人体健康,产生较大的生态环境风险。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铅锌分会副理事长马永刚分析:“废旧铅蓄电池回收价格约为8000-9000元/吨,冶炼出售的纯铅价格为1.8万元-2万元/吨。在每吨废旧铅蓄电池中,铅金属占比约为63%且可回收。非法拆解点不顾及环保、税收等因素,每出售一吨铅锭获利空间高达2000多元。”
邱启文司长也表示,废铅蓄电池非法再生工艺简单,流动性强,极易死灰复燃。含铅酸液处理难度大、成本高,造成少数企业非法拆解倾倒酸液,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规范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我国相关部门没少“操心”。原环保部、工信部先后铅蓄电池企业开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专项治理,铅蓄电池企业数量已由2012年的1749家减少至300家左右,大大提升了行业集中度。
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率先对铅酸蓄电池等4类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并要求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制定发布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落实生产者延伸责任,并于2019年底前完成。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等9大部门联合印发《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联合开展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总体目标为整治废铅蓄电池非法收集处理环境污染,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提高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处理率。
根据最新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通过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现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率达到40%;到2025年,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率达到70%;规范收集的废铅蓄电池全部安全利用处置。
邱启文司长表示,生态环境部通过推动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完善废铅蓄电池收集经营许可和简化跨省转移审批等内容和要求。
结语:长期以来,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一直在呼吁借鉴他国成功经验,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现如今,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已经趋近于完善,为废旧铅蓄电池的整治利用指明了方向,将有助于国内建立规范的废铅蓄电池收集处理体系,南都电源、豫光金铅等在废铅蓄电池回收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公司有望迎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