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水环境治理行业的困局与破局
2019.03.11   点击456次

环保行业在经历了2018年的“寒冬”之后,有诸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至于为什么环保会在一片繁荣之后骤然进入寒冬期,业内已有诸多分析,例如金融去杠杆、企业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等原因。

事实上,不论是金融政策、环保产业政策、PPP模式,还是环保企业自身都没有错,各方均是在特定的时期做出了最优的选择。这些“最优选择”堆积在一起,结果导致了“互相伤害”的局面。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即个体的最佳选择并非集体的最佳选择。值得深思的是,环保行业并非被“错杀”,而是行业的高速发展累积了诸多没有得到解决的隐患。

水环境治理是这一次寒冬期遭受打击最深的环保细分行业之一,究其原因,是由于水环境治理项目的重投资、低回报、过度依赖融资和地方财政支付这些行业属性所决定。《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全国水环境质量制定了明确且清晰的短、中、长期目标,水环境治理的需求仍将长期存在,但当前水环境治理行业存在三个层面的困局有待突破。

困局一:实施机构统筹协调难

水环境治理项目是改善提升当地或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水利、水务、管网、景观等诸多业务领域。从项目实践来看,各地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机构差异较大,水务、水利、住建、管委会等行政主管部门均有作为实施机构的案例。例如南昌市某总投31亿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的实施机构是水务局、长春市某总投199.7亿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的实施机构是城乡建设委员会、杭州市某总投23亿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的实施机构是管理委员会。某一个主管部门实施涉及多个业态的项目,统筹协调困难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困局二:治理内容随机性大

过去几年,各地水环境治理项目投资金额区间自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均有,治理内容更是千差万别。虽然各地水文、地理、基础设施等因素不同,但这些差距巨大的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污染源解析是不是全面准确?治理方案是不是有针对性?这些是制约水环境治理效果的短板。从实践情况来看,水环境治理项目受到的制约因素(例如跨部门协调难度大、单体小项目顺带做一下等)和变量因素众多(例如社会资本偏好水厂项目、排斥管网建设项目等),项目的出发点时常因为这些因素脱离了“改善质量”这个核心。为了大而大的项目包,为了塞而塞的不搭界项目,存在治理内容随机性的问题。

困局三:施治企业类型复杂

据笔者了解,在此轮水环境治理热潮之前,以水环境治理作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较少,有影响力的专业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伴随着行业红利的爆发,各类水务企业、建筑企业、园林企业、跨界企业纷纷涌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时间,各类企业均“具备”了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笔者曾发文提出过“水环境治理行业正加速进入没有技术和模式创新基础‘伪成熟期’”这一观点,去年开始的“寒冬期”,退出水环境治理行业或遭受打击最大的也正是这些冒进的企业。

囿于这三方面的困局使得水环境项目落入“既好做”(谁都可以做)、“又难做”(治理效果难保障)的境遇。那么要突破这些困局,笔者有以下两方面的建议。

破局一:用需求升级倒逼供给优化

建议政府层面重点从系统设计治理方案、加强项目监管、强化运营考核三方面着手,倒逼产业升级和供给侧自发优化。

业内普遍认为水环境治理“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是系统治水是过程,而非投药剂、种水草、修浮岛等表面化的治理。因此,如何能够减少干扰因素,编制高质量的治理方案是项目达到预期效果的第一步。

其次应完善招投标监管,尤其是招标条件的合理性、歧视性和排他性。加强工程建设环节监管,杜绝工程分包、转包等现象,防止中标企业为降低建设成本导致的劣质工程。

三是科学制定项目运营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内容,明确项目边界,固化责任,严格按效果付费,确保治理效果达到长治久清,警惕“表面运营”坐等投资回款。

经过几年的发展,水环境治理行业已经积累了诸多经验,孕育出一批优秀企业。下一步政府通过以上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转变,必然使水环境治理的需求得到升级,也将对供给侧的结构优化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破局二:用比较优势的角度审视市场

翻阅水环境治理领域主流或非主流企业的公司简介,几乎全部以“水环境解决方案服务商”、“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商”或类似话语作为公司定位;公司几乎全部具有“研发、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全产业链覆盖优势。真是如此吗?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则具有比较优势。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

比较优势理论同样适用于由多个业态组合起来的水环境治理行业。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我们的水环境治理企业对待项目基本上是大包大揽,很难意识到绝对优势/劣势、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这种“大而全”统揽的竞争现状给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带来十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这种现状使行业分工体系出现无序化和分裂化,没有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并推广应用的空间;二是这种现状使得具有专业优势的企业或团队基本没有发挥余地,难以形成“大企业+专业化”、专业公司干专业领域的竞争体系。

笔者相信现有及未来一个时期的产业政策是将水环境治理行业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引导。只有解决好当前行业的困局,才能破旧立新,实现水污染防治的预期目标。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MBA;现任首创环境控股有限公司市场研究高级经理。曾任职于北控水务、国观智库。主要从事市场分析、竞争策略、企业战略等研究工作。曾为多家上市公司制定战略规划和商业模式。出版物:绿色中国梦——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集。

E20水网固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