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来说,错峰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减少雾霾天气,基本上也会从缓解用煤和用电压力的角度来考虑。秋冬时节有一段不断的供暖期,尤其是北方地区更是供暖高峰期。在精细化环境管理的转型下,错峰生产成为能够实际遏制污染源排放强度的有效方式。
例如京津冀,上个月底已经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从中可以看到,“各城市结合本地情况制订错峰生产实施方案”非常抢眼,还要求各省市“制定重点行业差异化错峰生产绩效评价指导意见”。
文件通告,10月底前,各省级相关部门要将错峰生产方案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社评,错峰生产在2017年施行的时候已经能看到明显成效,而2018年相关规定更是确定了“结合本地情况”这样的原则,显得更加科学和细致。
差别化错峰生产,加上严格的监管和考核,更多解决方案的探索还在路上。此外,不仅是京津冀,另一个重点区域——长三角也发布了《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把错峰生产提上了台前。
按照长三角的规划,从10月1日起至2019年3月31日,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左右。差不多7万多家“散乱污”企业面临整治,明确严禁“一刀切”,全面采取错峰生产等措施。
以各省市为单位来看,《河北省重点行业秋冬季差异化错峰生产绩效评价指导意见》已经出炉,要求科学制定差别化的停限产措施。指导意见已经指出,杜绝借保障民生规避错峰生产的行为,坚持错峰与应急相结合,并且按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分类管理、差异化错峰生产。
也即是说,规范达标的企业可以不列入错峰生产名单中,错峰生产落实不到位的会被挂账督办,有关部门将持续开展错峰生产专项督查,有关单位需要及时自行公开环保数据。
安徽省日前确定,将于11月1日至2019年2月期间实行水泥错峰生产。安徽省将加大秋冬季工业企业生产调控力度,针对一些重点高排放行业,如钢铁、化工、焦化等制定错峰生产方案。这也是安徽全省首次进行水泥错峰生产,引人关注。
再看唐山市,召开了一次秋冬季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工作会议,预计要对高排放行业和企业集群、施工工地进行污染排放绩效评价,以此为依据安排错峰生产。唐山市称,要建立错峰生产企业台账和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科学区分,精准施策。
地域、经济、生产条件、能源结构、产业规划等的不同,影响着各地空气质量的好坏以及错峰生产的具体方案。从上述几个地方的文件中也能看出,2018年错峰生产强调严密监管和严禁“一刀切”,已经成为秋冬大气污染防治的既定施行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