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人们身上逐渐换上了清凉的夏装,夏日的气息渐渐变浓。然而随着季节更替,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也有所变化。秋冬季节的PM2.5等颗粒物逐渐掩盖起了锋芒,蓝天下的“隐形杀手”臭氧污染正粉墨登场。
据北京市环保局预测,6月4日,臭氧是北京空气的首要污染物。与此同时,6月4日—15日,我国长三角、华南、西北和东北区域的首要污染物都有臭氧的身影。
当臭氧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就会出现嗓子痛、咳嗽、头痛、胸闷等一系列不适反应。“在天是佛,在地是魔”便恰如其分地阐述了臭氧的特性。从成都、上海、西安等地的监测数据看来,臭氧超标天数相比以往都有所增加。随着气温的升高,今夏臭氧污染不容忽视。
臭氧污染主要由工业燃烧、汽车尾气、石油化工、汽车喷涂、印刷包装、有机化工、制药、加油站储油库等油气挥发、油漆涂料使用等行业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前体物质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而来。夏季强烈的光照条件无疑为臭氧污染的增长提供了温床。
此外,随着“大气十条”目标的圆满完成,我国空气质量整体改善。空气中的污染物减少为光照提供了更为明净的介质条件,使得臭氧污染更具穿透力。因此,虽然PM2.5年均浓度保持着持续下降的趋势,但臭氧污染的锋芒却更为凸显。
据生态环境部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臭氧监测结果显示,2017年,我国338个城市环境空气臭氧平均浓度为1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逐年上升。
虽然从目前空气质量状况看来,我国臭氧污染以轻度为主,但是臭氧的生成机理复杂,存在链式反应和循环催化生成的过程。一边生成一边消耗,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给臭氧治理造成了更大的难度。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加强对臭氧污染的治理和管控。
臭氧作为强氧化物,具有生成二次污染物的能力。想要根治臭氧污染,需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唐孝炎表示,“想控制或降低大气中的臭氧污染和大气氧化性,就必须同步减少氮氧化物、VOCs的排放,做到污染物协同控制。”
应对“蓝天下的污染”,还应抓住污染治理的主要矛盾。VOCs作为形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在污染治理过程中不可回避。当前,我国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量大,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氮氧化物和VOCs减排还可能因比例不协调导致臭氧浓度不降反升。
因此,治理臭氧污染,一方面,要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强对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重点行业、领域的治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生成;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光化学监测网建设,在重点区域和城市开展VOCs例行监测,做好臭氧污染的源析工作,以便对症下药,做好协同治理工作。同时,在减少移动源的排放上,公众少开私家车、绿色出行等行为也将为空气的优良、身心的健康增添绿色力量。
与其他大气污染防治相比,臭氧污染治理更为复杂。这个夏天,少一点工业企业的废气排放,多一次绿色出行,让臭氧在高空稳稳地撑开“保护伞”,我们将会更好地享受夏日灿烂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