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里,有关电动汽车的相关评论带来了2018年又一波好消息,想必不少相关从业者都觉得吃了一颗定心丸。
比如,特斯拉地位被挑战,5大最具威胁性的电动车型就有国产品牌一份;比如,论发展电动汽车,谁能比后来者居上的中国汽车厂商更有优势;比如,如果一定要挑出一个将在未来主导电动汽车市场的国家,中国已经在这场角逐中占领高地。
凡此种种,无不在表示,人们对于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抱有很高的期待值。哪怕隔三差五就能听到,“供电能力不足”、“充电桩难找”、“续航里程太短”、“设计不出花样”等,这样的质疑,同样无法忽视的是,燃油车并不能成为汽车产业的未来。
公开消息显示,就在2018年1月,我国已经陆续叫停了不少重污染型汽车的生产工作。更早之前,我国就开始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为电动汽车“上牌照”、“缴购置税”开绿灯,这种大环境无疑非常适合成长。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就明确指出,未来5年,或更久都将是电动汽车的加速成长期。确实如此,燃油车禁售从“不可能”到“什么时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选项。双积分政策的出台更是搅动了整个市场风云,电动化未来正逐步走上时代的节点。
电动化、零排放,看准生态化革命的契机,这场来势汹汹的较量实则是在与时间赛跑。看谁跑得更快,跑得更远,跑得更有新意。没错,电动化发展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主要方向,但不要高兴地太早,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获得产业“红利”。
加快创新脚步势在必行
成功没有什么捷径,只有技术才是飞跃的动力,电动汽车从业者也脱离不了这个定律。无论是电动车款型不够时尚,还是用户体验跟不上,或者充电率低下,这都是电动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纯电”转型没有那么简单,提质增量全靠产品力,整车集成、电池体系、微电网构建等技术为突破都将为自身赢得比拼的筹码。
展望电动化未来趋势
业界专家指出,电动化只是汽车产业变革的1.0版本。不过,如果连1.0都跨不过,何谈2.0,3.0甚至是4.0时代。“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摸清“电动未来”的市场脉络,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在自主化格局的基础上勇于迈出产业融合、生态圈构建以及互联互通的新步伐。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认清现实,打破瓶颈
不能“顾影自怜”,不应“纸上谈兵”,空谈的理想只是理想,实践出的才是真知。认清电动汽车发展的短板,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核心技术不能满足需求,产品更新迭代太慢等;相信电动汽车发展的未来,不盲目跟风,不急于一时,夯实基础,稳步向前,积蓄打破瓶颈的力量。
从“不得不买”到“买的就是你”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说,汽车行业正在进入“百年不遇大变局”,未来谁先觉醒谁占据主导。看着电动汽车眼前光景好,产销两旺动人心,实际上电动汽车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受欢迎。
购买电动汽车的还只是一小批客户,或是为了补贴,或是为了车牌,然而,“一小批”真的就满足了吗?业内人士指出,一家企业,总要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区别于他人。也就是,让消费者从“不得不买”转向“买的就是你”。企业需要品牌,企业也需要圈粉。
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哪个汽车厂商不动心。跨国界而来的大众、本田、日产、丰田、福特、宝马等汽车厂商在电动领域的布局都昭示着,外资品牌已经将目光投向了电动汽车中国市场。那么,国内自主品牌电动车企呢?
加快核心技术创新步伐,构建产业生态圈,稳步推进产品更新迭代,打响品牌都是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