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能源环保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创新的思路
2017.11.27   点击431次
【导读】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创新的思路又有哪些?本文将一一为您解答。
标签: 环境保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型社会和粗放式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经修订通过后正式颁布并实施,界定了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主体,并就企业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问题予以规定。

   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单元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支柱,不仅影响着我国经济进步、社会消费水平、国家综合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和谐与生态环境健康。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生产型企业,市场敏感性强、反映速度快、灵活可变。然而,由于传统观念与资金的限制,许多企业仍采取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甚至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必须革新观念,重视环境保护管理问题,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以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一)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内容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自身生产经营的特性,形成系统性的管理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或管理技术,对因企业活动而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达到环境保护目的。

   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主要包含污染性物质的可形成总量限额管理制度、污染物排放量的检测管理和监督制度、违规处罚与奖励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设施的台账管理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其中,污染性物质的可形成总量限额管理制度即是指企业依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明确自身经营行为会形成的污染性物质,并设定可排放的上限值,形成各环节需严格执行的具体指标,以保证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不会超出国家标准。

   (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积极意义

   第一,强化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促进企业环保行为取得实效,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平台,因此可以说,生态环境的状态与质量关乎着社会的每一个人。良好的自然环境还能够促进人们形成并保持愉悦的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第二,企业重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积极推进,有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满足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各个企业必将积极研发新型的生产加工技术,革新传统的环境保护方式,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加工设备,继而获得技术进步与创新性发展。

   第三,有效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有助于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形成良好的宣传作用与企业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企业为强化环境保护管理,必将积极试用并推行一系列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的技术措施,精简流程,减少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下的成本投入,并获得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集体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受传统经济发展观念的限制和影响,部分企业仍然将经济收益视作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缺乏必要的集体环境保护意识。集体环保意识淡薄是目前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也是企业践行环境保护管理的最主要困境之一。意识决定行为。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是企业实施环境保护管理行为、构建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必要基础,反之,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必将被抛于脑后或被敷衍应付,继而使得企业环境保护无法取得任何实效。

   企业集体环保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部分企业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和成本投资,对于无直接经济收益的环境保护及其管理工作而采取忽视的态度。许多企业经营者和高级管理者均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节能减排之中,认为其是一项“费时费力费钱”的行为。一些企业甚至直接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废气、废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继而严重污染附近环境。

   第二,部分企业并未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认为环境保护工作是国家、政府、公益机构的任务,与企业并无过强的关联。同时缺乏必要的法制观念,因此忽视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管理,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是限制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效果的另一重要原因。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具体环境保护行为的制度性基础和核心依据,能够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宏观管理行为,以及一线基础性管理行为,提供参考和指导,否则会造成因缺乏统一标准而形成的管理乱象,难以做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甚至造成重大环境污染。

   第一,污染性物质总量限额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的细化与完善。目前,随着《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各个企业已逐步明确生产经营过程中可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及其上限指标,但仍有部分企业并未将污染物排放设定为正式的管理制度,或仅将部分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予以设定,而忽视其他类可能造成污染的物质。同时,一些企业未形成严格的指标分配机制,造成不同环节中的污染物超标或排放混乱等。

   第二,缺乏完善的考核监督制度与奖惩制度。部分企业为了应对政府规范与检查,仅限定了环境保护指标和排放上限,但尚未构建出必要的检测、考核与监督制度,同时也未设立指标达成的奖励措施和指标未完成的惩罚方法。

   (三)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方法滞后

   第一,缺乏长远而恰当的环境保护管理目标规划。部分企业并未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目标,尤其是长远目标,一些企业仅为了应对检查和宣传而设置短期目标、忽视长期的、可持续性的规划,或企业忽视自身实际与存在的困难,设置出并不具有可操作性或操作性不强的宏观目标,使得环境保护管理形同虚设。

   第二,缺乏独立且专业的管理机构。现阶段,许多企业未设立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而是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直接归属于行政管理部门或生产经营活动检测部门,增加了原有部门的工作量,同时因专业性不强而使得环保工作流于表面。

   第三,企业环境保护方法与技术滞后。一些企业仅关注生产经营活动的末端,实施末端治理,而不是提前预防和有效控制,环保器械年份久远、性能不佳。

   (四)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部分企业因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企业环境保护及其管理,使得企业内部尚未形成独立的环保管理部门,且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现代社会是科技社会,企业竞争的核心即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专业人才是保证企业科技创新与经营效益的关键。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企业已有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多是由从事其他相关工作的人转岗而来,或同时兼任,并未受到系统而科学的知识教育与培训,已有的环境保护知识体系也难以满足现代化的生产经营需求,最终导致企业环保管理工作不到位、效果不佳。

   第二,部分企业缺乏必要的招聘渠道与知识培训,这使得新兴人才缺乏进入企业的有效渠道,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已有知识体系与管理技能亦无法得到更新。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创新的思路

   (一)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第一,形成宣传文稿与绘本,强化企业内部的环境保护教育与宣传。将各种宣传文件下发至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保证其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企业领导及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榜样和带头作用。

   第二,环保宣传活动应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例如,与各种企业文娱活动相结合,广泛运用企业内部网站、宣传栏、广播等媒介进行宣传;可开展座谈会、知识讲座、知识问答、文艺表演等环境保护专项活动,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宣传效果;与当地政府、公益机构等合作,实行企业外部宣传与教育。经济效益较好、规模较大的企业可充分利用外部媒介,如报纸、电视、网络等,扩大企业环境保护的宣传面,使得企业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继而形成科学的环境保护观念,最终将每一项环境保护行为和管理活动落到实处。

   (二)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强化考核和监管

   第一,构建系统性的污染物排放总额上限制度。企业应严格根据《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和自身的生产经营特性设计形成污染物排放总额上限指标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该指标体系不仅应包含企业已明确形成的污染物类型,还应涉及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污染物种类。企业在设置某一污染物排放总额上限的同时,还应根据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将总额上限进行合理分配,并保证每一项工作流程都严格遵守相应的指标范围。

   第二,优化企业环境保护的考核、检测与监督制度。为保证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企业环保规章制度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应设置相应的检测与考核方法,将环境保护工作人员、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都纳入考察范围,以促使每一个相关责任人都能够形成强烈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保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

   第三,设计科学的的环境保护奖惩制度。企业可根据检测结果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科学评判,若工作符合标准即可给予一定奖励,如未能达标则应进行适当的处罚,以达到激励或警示的作用。

   (三)科学规划、优化环境保护管理方法

   第一,依据回应时代要求与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并重的原则,构建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目标体系,包含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企业可首先设计出科学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长期目标,然后将长期目标分成不同的几个阶段,且依次递进,每一个阶段形成相应的小目标。企业发展目标中应同时包含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工作绩效、技术水平、专业人员配备与重要项目等。

   第二,明确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核心原则,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意识为主、奖惩为辅。具体来说,即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应改变以往的末端治理状态,而应加强生产经营活动前期的预防与控制,以预防为主要方法,后期治理与前期预防紧密结合。同时,企业应强化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将企业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员工的自主活动,而奖励与惩罚只是其中的辅助手段。

   第三,实施企业环境保护的责任制管理与目标制管理。企业应根据总体环境保护目标与企业结构设置,将分解形成的各个小目标或工作任务下发给每一个部门,部门再进行细化并分配给每一位员工,继而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形成严密的目标责任管理系统。

   (四)加强环保管理人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随着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愈加重视,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迎来了更大的挑战与要求,因此,各个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第一,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专业交流与培训,通过举办学习会、分享会、知识讲座、学术讲座等活动,向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传授新兴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以增强其专业素养。

   第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构建形成良好的人才引进渠道,积极招聘专业人才,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是一项关乎生态环境健康、企业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其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存在着统一性。良好的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有助于企业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与成本投入、优化生产经营工艺与技术,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因此,企业应在明确自身环境保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强化环保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科学方法、提升人员素质,多管齐下,方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进步。

《经营与管理》杂志第12期,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