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VOCs排放量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对环境影响较大。而且,由于市场、资金、技术等问题,我国VOCs治理问题依然突出。与此同时,在国家政策的不断驱动下,VOCs治理市场的空间也迅速扩大,成为一片十分可观的蓝海,规模有望超过1800亿元。
“通过近年来的大气污染治理,我国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烟粉尘控制取得明显进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却呈增长趋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领域首席科学家柴发合说。
在大气治理领域,传统的脱硫脱硝业务已经进入饱和期,而作为PM2.5前体物和导致臭氧污染的VOCs治理关注度逐渐提高。分析人士认为,政策不断出台,表明有关方面治理VOCS污染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从国家法律法规宏观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对VOCs治理控制的重视始于“十一五”末,并在“十二五”期间尤其是2012年后开始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及技术政策,从顶层设计逐渐开始加码。
尤其是2012年后,随着国家政策体系的完善,VOCs的无组织排放管控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代表,全面开展LDAR工作,同时以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广东为代表,全面在涂料、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以及化工园区开始了VOCs排放治理与管控。
2016年6月,工信部与财政部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首次提出VOCs总量目标,指导意义深远。计划中提出,到2018年,工业行业VOCs排放量比2015年削减330万吨以上。并针对不同行业特点,提出原料替代,工艺技术改造,回收和末端治理等各种减排方式。
国家“十三五”规划将VOCs排放纳入总量控制指标,并提出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VOCs控排和减排,确保到2020年全国VOCs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而石化业“十三五”规划则提出,到2020年重点行业VOCs排放应削减30%以上。
不久前,环保部、发改委等6部委近日联合印发《“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实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VOCs污染减排,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VOCs控制应是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中的一部分,不能只是埋头进行VOCs减排,而是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柴发合则建议,从防控体系来说,要建立完备的监测和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光化学监测网,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前体物的监管。
政策的接连利好为VOCs治理行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推进VOCs治理和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VOCs污染将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主角。业内人士分析,在政策强力推动下,“十三五”期间VOCs治理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500亿元。
“以全国200个城市和地区,治理周期按照三年计算,3-5年VOCs治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平均每年300亿-600亿元左右。”先河环保董事长李玉国预计。
李玉国指出,VOCs治理市场将进入爆发期,但行业性的排放标准须明确,并且能够贯彻实施。同时,要建立VOCs排污收费标准。“VOCs治理市场真正爆发估计还需三年,一旦启动市场空间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