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2017年中国染料行业发展状况和前景分析
2017.09.05   点击728次
【导读】目前,国内染料制造业的特点主要包括:染料生产、出口、消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优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环保政策日趋严格,环保升级势在必行;“走出去”战略已经启动,国际化经营初见成效;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品牌建设成绩显著;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较弱;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创新仍需加强。

    染料分类及用途染料是指能使纤维织物或其他物质染成鲜艳而坚固的颜色的物质。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天然染料一般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质,以植物染料为主,如靛蓝、茜草、紫草、红花、桑、茶等。合成染料又称人造染料,主要从煤焦油分馏出来(或石油加工)经化学加工而成,习称“煤焦油染料”。又因合成染料在发展初期主要以苯胺为原料,故有时称“苯胺染料”。合成染料与天然染料相比具有色泽鲜艳、耐洗、耐晒、能大量生产的优点,故目前使用此种染料为主。合成染料按化学结构分为硝基、偶氮、蒽醌、靛族、芳甲烷等类。按应用方法分为酸性、碱性、直接、媒染、硫化、还原、冰染、分散、活性等类。广泛用于纺织、塑料、皮革、油漆、造纸、橡胶、食品等工业,也用于彩色摄影材料。

    1、染料分类及用途

    染料是指能使纤维织物或其他物质染成鲜艳而坚固的颜色的物质。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天然染料一般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质,以植物染料为主,如靛蓝、茜草、紫草、红花、桑、茶等。合成染料又称人造染料,主要从煤焦油分馏或石化初级产品加工后经化学加工而成。

    按照染料的不同化学结构,可将染料分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芳甲烷染料、靛族染料、硫化染料、酞菁染料、硝基和亚硝基染料等。

    根据染料性质及应用方法,还可将染料分为分散染料、活性染料、硫化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等若干类别。

    染料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各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塑料、橡胶、油墨、皮革、食品、造纸等工业,对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染料在光学和电学等方面的特性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逐步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医疗技术等现代高科技领域中渗透。

    2、染料行业发展概况

    (1)国际染料行业发展状况

    染料制造业的下游行业主要为纺织行业中的印染子行业。近几年,随着世界纺织工业及印染行业的发展,世界染料工业保持了平稳的增长趋势。在世界染料市场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经过多次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形成了德司达、亨斯迈和科莱恩3家主要的全球性染料供应商,且其一度占据了全球市场50%左右的市场份额。此后,随着世界服装、纺织、纤维、印染行业的转移,中国和印度的染料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逐渐成为世界染料的主要生产基地。目前,世界染料工业发展状况大致如下:

    ①世界染料产业完成向亚洲的转移,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染料生产基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染料巨头之间掀起了激烈的兼并重组的势头。

    德国拜耳公司和赫司特公司合并双方的染料业务,德司达和巴斯夫染料业务的合并,亨斯迈收购瑞士汽巴精化,浙江龙盛、印度KIRI收购德司达等,全球染料行业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染料行业生产和技术的转移、以及亚洲大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对行业内传统国际巨头的收购,亚洲国家染料工业迅速发展。其中,又以中国和印度增长最快,涌现出一批具有强大生产实力和较强研发能力的大型企业。

    在世界染料产业转移至亚洲的同时,亚洲主要染料生产国家中国、印度、韩国的染料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显现。目前,中国染料产量占到全球65%以上,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染料生产和供应基地。而发达国家企业已逐步退出基础的染料合成业务,形成了主要依靠进口中国、印度两国的染料半成品来加工生产高附加值染料商品化产品,或直接采购两国OEM厂商的染料产品并贴牌销售的经营模式。

    ②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成为染料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环保政策要求的日益提高,纺织品及纺织品生产的环保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无毒害、无污染的“绿色织物”已成为一种纺织品生产和消费的主流。此外,染料产品还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塑料、橡胶、油墨、皮革、食品、造纸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医疗技术等各个领域,这同样对产品的技术、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在每年初颁布的OEKO-TEX Standard100新版本、欧盟颁布的REACH法规等都对纺织染料的绿色环保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一方面提高了新纺织品及染料的研制成本,另一方面也将促进染料产品向绿色环保的方向转变。而无法在技术上实现产品绿色环保化、无法在环境治理上进行大额投入的染料企业,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

    ③产品特色化、丰富化将会得到更多染料企业重视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纺织品的消费呈现出市场、品种、式样、花色多元化及崇尚自然环保的趋势。经济的持续增长使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断增强,由此对纺织品的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同时,各种新型纤维和混纺面料产品不断涌现,以迎合消费者的特殊需求。这将推动具有更好染色性能指标和特色化染色效果的染料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染料产品的种类也将更加丰富。

    (2)国内染料行业发展状况

    ①市场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服装、纺织、纤维、印染行业的转移,带动了我国染料工业的迅猛发展。染料制造业全行业的产量由2000年的25.7万吨上升至2015年的92.20万吨。“十一五”期间,我国染料行业产量保持在67-76万吨之间,约占世界总量的70%左右;染料的出口量保持在23-28万吨左右。进入“十二五”期间,染料行业继续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近年来我国染料行业产量(单位:万吨)数据如下图所示:

染料产量

    中国目前生产的染料品种大约有600多种,涵盖各大染料类别,能满足国内绝大部分市场需求量。2015年,我国染料生产量较大的依次是分散染料、活性染料、硫化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等,具体产量构成如:

产量构成

    分散染料是所有染料类别中最为重要的品种。据统计,2012年,全球聚酯纤维(涤纶)的产量已达4,140万吨,在全球所有纤维的产量中占比最大,为48.25%,而唯一能在聚酯纤维(涤纶)上染色和印花的则是分散染料。目前,分散染料在我国所有品种染料中产量最高、出口量最多。2015年,我国分散染料产量为44.71万吨,占我国染料总产量的48.49%。目前,我国生产的分散染料品种类型比较齐全,有偶氮类、蒽醌类和杂环类等。其中,偶氮类占比约75%、蒽醌类占比约20%、杂环类约5%。

    分散染料主要为偶氮类。偶氮结构的分散染料生产周期短、产量大、价格低、色谱全,在分散染料中占重要地位,约占分散染料总量的75%;而蒽醌结构的分散染料具有生产周期较长、色泽鲜艳,匀染性好,耐日晒、耐洗、耐酸碱、耐汗渍等特点。

    活性染料是系分散染料之外的第二大染料品种。2015年,我国活性染料产量为26.30万吨,占我国染料总产量的28.52%。目前,我国活性染料市场处于由分散走向集中的过渡阶段,最主要的厂商有浙江龙盛、闰土股份和江苏锦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人在生产活性染料所必需的重要中间体H酸领域具有较强的生产、技术优势,因此,在活性染料市场亦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近几年,我国硫化染料产量在国内各类染料产量中处于第三位,2015年全行业硫化染料产量为7.47万吨,占我国染料总产量的8.10%左右。硫化染料主要生产商为山西临汾染化(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染分化工有限公司及内蒙古雅布赖染料有限责任公司等。我国硫化染料的市场也处于成熟阶段,国内生产的硫化染料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印染企业的需求。

    ②国内染料制造业发展特点

    目前,国内染料制造业的特点主要包括:

    A、染料生产、出口、消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染料行业生产和技术的转移、环境保护、技术更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染料工业分布在进入21世纪后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染料生产和供应中心,中国的染料生产、出口、消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2015年我国染料总产量达到92.20万吨,出口量25.30万吨,内销量66.90万吨。2010年至2015年,我国染料产量年均增长4.05%,出口量维持在24.35万吨至29.02万吨之间。

    B、优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经过多年市场竞争的不断淘汰和整合,我国染料生产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行业内具有规模、技术、资金和先发优势的企业,如浙江龙盛、闰土股份、发行人等均已经发展成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的企业集团,浙江龙盛、闰土股份、发行人的染料总产量,多来年,一直位列全国染料产量的前三强,已成为世界级的染料企业。除此之外,亚邦股份、山西临汾染化(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染分化工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集团亦具有较雄厚的资本金和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

    C、环保政策日趋严格,环保升级势在必行

    “十二五”期间,国家在环保方面对染料行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随着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的颁布实施,染料行业的环保压力日益加大。近年来,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直接影响了部分企业的产能发挥,大量缺乏环保投入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关停产能或停产整顿。因此,染料行业内的企业的环保升级势在必行。染料行业绿色环保化发展不仅要着眼于自身生产过程的绿色环保化,加大“三废”治理力度,不断地推广清洁工艺的应用;同时,还要注重染料产品的绿色环保化,通过技术进步加快绿色环保型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调整产品结构,以强化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D、“走出去”战略已经启动,国际化经营初见成效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国内染料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已成为我国染料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近几年我国的染料出口量一直维持在24.35万吨至29.02万吨之间,占我国染料总产量的比例维持在27.43%至36.09%之间,因此,海外市场的开拓与维护对国内染料行业的发展极为重要。跨国经营可以进一步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亦可以解决海外客户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和成本问题。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部分大型染料企业也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如资本的积累、环保技术的掌握等。目前,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浙江龙盛已设立专门的海外运作平台,通过海外并购,已取得对昔日世界染料巨头德司达的控股权,并在印度等地营造新的染料生产基地。

    E、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品牌建设成绩显著

    近几年,我国染料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合成工艺技术、商品化技术方面有所突破,部分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品质提高的同时,品牌建设受到染料行业大型企业的高度关注,相关企业通过国际展览会、国际会议、广告、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品牌宣传。

    F、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我国染料产品中低端和通用型产品占比较高,而高档、专用产品比例较低。一方面,高端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高价进口或外资企业占据高端市场;另一方面,同质现象普遍存在,各生产企业的特色不明显。技术创新是一项耗费资金的工作,产业化进程缓慢,尤其是染料原始创新更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系统工程。虽然近年来,国内染料企业对技术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和发明专利的申请,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绝大多数的中小型染料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为薄弱。

    G、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

    尽管我国染料的产量、出口量、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但是产品结构比例中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高档染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进口的高性能、高附加值染料约4-6万吨。

    H、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创新仍需加强

    近年来,我国染料行业在产品质量、稳定性、商品化技术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但产品结构仍不尽合理,产品大多为附加值较低的常规品种,常规品种生产厂家之间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特色,有些产品品种产能增加过快,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因此,行业内企业必须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以实现扩大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发展目标。一方面,应从提升产品品质、扩大产品种类着手,避免同类产品的恶性竞争,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高性能化、绿色环保化。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整个行业的研发技术人员储备和技术工艺储备,逐步实现整个行业的技术开发创新体制由模仿型开发、跟随性创新向创制性开发、原始性创新转变。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相关产品
靛蓝
关注(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