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非粮燃料乙醇或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2012.08.28   点击189次

“这是一场油箱和饭碗间的冲突”。8月15日,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迪尔克·尼贝尔在接受德国新闻电视台N-TV采访时呼吁,在全球粮荒加剧背景下,德国应停止出售生物燃料。

“在食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生物燃料将导致全球粮荒加剧,因此人们应仔细思考这样做是否正确。"尼贝尔指出,在世界上出现干旱、饥荒时,食物对人们来说最重要,德国加油站应停止出售含10%生物乙醇的汽油E10。

人口迅速增长所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能源枯竭。依据《BP世界能源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储量达1.3万亿桶,以2009年的年开采速度计算,可开采45年。以同样的方式计算,现有天然气储量能满足62年的开采,而煤炭储量可生产119年。

在汽车新能源领域,目前工艺最为成熟、应用最广的是生物乙醇,作为绿色生物质能源,生物乙醇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特点,可添加到汽油中使燃烧更充分,降低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替代一部分石油消耗。因此,各国政府不断推出各项政策,鼓励使用乙醇汽油,以降低石油依赖性,保护环境。

目前,世界燃料乙醇生产国主要以玉米、甘蔗等为原料,燃料乙醇的迅速增长虽然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降低石油消耗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也存在一大弊端:过度消耗粮食,与人畜争夺口粮,与粮林争夺土地。据测算,2008年,全球12%、美国20%的玉米和巴西50%甘蔗用于乙醇制造,全球20%、欧盟65%的菜籽油、全球20%豆油、东南亚30%的棕榈油用于制造生物柴油。

以燃料乙醇第一大生产国美国为例,虽然美国玉米产量丰富,供应充足,但是随着燃料乙醇对玉米消耗的快速增长,带动玉米价格上涨,并进一步导致物价指数上涨,引起民众不满,尤其是在世界粮食危机严重、饥荒频发的背景下,美国“以食品换能源”的做法为世界人民诟病。因此,美国开始暂停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扩建、在建项目,并投入大量经费开展纤维素乙醇的研发,以减轻燃料乙醇对玉米价格的压力。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粮食必须首先用作口粮。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安,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2001年开始在推广粮食燃料乙醇生产试点,初衷是为了消耗陈化粮,但是随着陈化粮使用殆尽,继续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变得不再可行,发展空间极为有限,目前,国家已禁止新建粮食乙醇项目。

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能源、粮食、环境、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发展非粮乙醇尤其是纤维素乙醇成为唯一的出路。据测算,我国以木薯、甘蔗、甘薯、甜高粱等经济作物为原料每年可生产第1.5代非粮乙醇1800万吨。以稻草、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壳、玉米芯等农林废弃物,每年可低成本生产第2代纤维素乙醇5000万至7000万吨左右,生产潜力巨大。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生物质能开发与粮食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不得违法占用耕地,不得大量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不再增加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未来重点发展非粮食燃料乙醇,并努力实现纤维素乙醇的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1,000万吨的目标。

在挑战和机遇面前,我国一批有责任感的企业已经开始探索非粮乙醇的产业化之路。,以“玉米芯废渣制备纤维素乙醇技术及应用”而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山东龙力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以玉米芯废渣为原料,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工艺为支撑,成功迈出非粮纤维素乙醇的产业化步伐。其先后获得国家“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一届常务理事单位”、“最具成长自主创新企业”等称号。

2012年5月14日,龙力生物收到山东省发改委关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万吨/年纤维燃料乙醇项目核准的批复》的通知,至此,该公司作为目前首家能够生产二代纤维燃料乙醇的企业,获得了国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资格,将按照“定点生产、定向流通、封闭运行”的模式向石油部门进行销售。

与第1代粮食乙醇和第1.5代非粮乙醇相比,龙力生物的纤维素燃料乙醇不与人畜争粮,不与粮林争地,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绿色环保、低碳节源的特点,符合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和环保潮流,受到国家政策支持,未来前景无限。与不可持续的化石能源相比,纤维素乙醇具有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可以作为化石能源的补充,未来甚至有可能替代化石能源。

从农林废弃物里提取出石油,堪称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一场生物质新能源技术革命,为人类缓解能源紧张局面并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可能,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为带动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产业新机遇面前,希望有越来越多像龙力生物这样的“绿色企业”脱颖而出,扛起中国绿色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旗帜。

中国化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