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司通、大陆都在中国建设了轮胎试验场,而中国本土轮胎企业虽有3家已开始运作,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轮胎试验场建成,国内也没有为轮胎行业服务的第三方公共试验场。外资企业开始在中国测试轮胎性能,中国企业每年却要花几百万元将产品拿到国外测试。为推动绿色轮胎产业化,让测试手段的短板少拖轮胎行业的后腿,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日前召开的轮胎试验场筹备工作汇报研讨会上,政府有关部门和轮胎企业一致表示,应采取由协会组织、企业参加、政府支持的模式加快推进轮胎试验场的建设。
“两只老虎”挡路
“推动绿色轮胎产业化是轮胎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目前中国轮胎工业一个绕不过的瓶颈就是没有轮胎试验场,严重阻碍了绿色轮胎新产品的研发和检测。”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如是说。
轮胎试验场的建设在我国酝酿了已近30年,国家还曾经为此专门立项,但都由于各种原因半途而废,轮胎行业的试验场梦想一直未能实现。
目前,全世界已建成使用的轮胎试验场超过50个,其中90%为跨国轮胎公司所建。而且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抢滩建设轮胎试验场。日本普利司通公司于2007年底在江苏宜兴建成了中国首条真正意义上的轮胎测试跑道。德国大陆公司今年2月正式开放了其在黑龙江省黑河组建的冬季轮胎试验场。另外,中国台湾正新橡胶公司几年前也建成了一个小型轮胎试验场。
国内企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有土地和运营成本高这两只拦路虎不除,轮胎试验场难建成!
建设轮胎试验场,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投资问题,最难的是没有土地。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说,他们一直想建设自己的轮胎试验场,但就是没有土地。目前像样点的试验场,一般都要1000亩以上。浙江省土地供应压力大,而且国内的土地一般都要求有“亩产”,但轮胎试验场根本没有“产出”,很难要到地。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世春说,国内轮胎企业和轮胎产品规格如此之多,试验场应满足同时多批次测试,才能有效益。如果每年测试不了多少轮胎,运营成本高,收费太高,企业还不如到国外去检测。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岳春辰认为,轮胎试验数据是企业的技术和商业秘密,必须由第三方机构经营,才可维持公平性。而且,建设轮胎行业公用的第三方试验场,其公平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需要细化考虑,检测费用也要公平。
三个项目开始启动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建设轮胎试验场的条件,建设轮胎试验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内几家有实力的轮胎企业目前均有意建设轮胎试验场,且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玲珑轮胎、赛轮股份3家已经开始实际运作,一些民间投资集团也非常看好这个项目。
据北橡院副院长马良清介绍,其轮胎试验场项目由北橡院牵头,在国家橡胶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基础上,征集与轮胎无关的投资方进行建设,作为国内第三方公共试验场。该项目已在今年3月份发布公告,征集合作投资人,米其林、固特异等公司均表示将给予技术支持。同时,该项目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初步批复,选址确定在江苏省。
玲珑轮胎公司投资的中亚轮胎试验场4月6日在烟台招远滨海新区开工,一期先建设轮胎试验区,预计明年建成,可对轮胎操控性、经济性、舒适性等40多项性能指标进行实地监测和室内实验。
赛轮股份已在胶州湾大桥出口加工区附近获批180亩土地,在此启动小型轮胎试验场建设,计划8月份可投入轿车胎检测使用。
会企政府需要联动
由于轮胎试验场投资巨大,建设一个专业的轮胎试验场大概要投资10亿元,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也不菲,且土地难得,轮胎企业又迫切需要,因此与会轮胎企业均表示,最好的办法是采取由协会组织、企业参加、政府支持的模式建设轮胎试验场。具体来讲,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牵头,组织国内轮胎企业入股,成立轮胎试验场股份运营管理公司,实行市场化管理,服务全行业。
范仁德说,在今年2月工信部与欧盟共同主办的中国—欧盟轮胎工业圆桌会议上,欧盟也建议中国采取企业、行业协会、政府三方面结合的模式来建设轮胎试验场。
中国化工橡胶总公司总经理曹朝阳等老总也表示,建设轮胎试验场仅靠行业力量是有限的,还要吁请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立项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审批、建设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建成轮胎试验场。而且,未来的运营模式,应该是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
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总经理黎继荣和三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魏楠则建议,试验标准要形成国家标准,试验场除了要获得国家资质,还应该获得国际上的互认。另外,汽车试验场、轮胎试验场要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