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工业盐:两碱用不完怎么办
2009.08.13   点击202次

工业盐,这个曾经的兄弟产业,如今已经与化工行业密不可分了。

最近,工业盐有点烦——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受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位徘徊、装置开工率较低等不利因素影响,纯碱和烧碱产品产量不断下滑。两碱用盐占工业盐用量的70%以上,作为两碱产业唇齿相依的上游产业,工业盐企业也随之出现了需求减少、开工率下降、盐价大幅降低、经营亏损的局面。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工业盐企业该有哪些作为呢?

山东海化羊口盐场有限公司原盐年生产能力230万吨,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海盐生产企业。

把产能压下去

据了解,近几年来,盐价的飙升刺激了原盐产能的增长。2004年,我国原盐产能为4740万吨,2007年上升到7760万吨,2008年更是达到8195万吨。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原盐产能已由2004年的1615万吨上升到2008年的3465万吨,4年产能翻了一番还要多。中国已成为世界制盐生产大国。

我国原盐产能过快过猛的增长,超过了下游特别是两碱用盐需求的增长。中国盐业协会副秘书长朱国梁告诉记者,一些地方由于过分强调资源优势而忽视市场优势,近5年来我国原盐生产能力已经开始出现过剩。2006年过剩1471万吨,2007年过剩1518万吨,2008年过剩1385万吨。产销失调使制盐企业开工率进一步走低。

朱国梁说,尽管原盐产能过剩,但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仍在不断计划新建或者扩建原盐及配套氯碱或纯碱装置,今年在建和拟建产能将达到205万吨,2010年将达到265万吨。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强,两碱产业首当其冲受到控制。因此,企业应自觉配合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延迟和取消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的原盐及其下游配套产品项目,从源头上节约资源,主动规避市场风险。

把质量提上来

据了解,原盐质量一直是令烧碱企业头疼的问题。多年来,我国原盐质量一直未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迫使一些烧碱企业从国外进口原盐。近几年原盐进口量增长的原因,除国内原盐暂时的供应偏紧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进口盐特别是澳大利亚盐质量好,颇受烧碱企业青睐。今年1~4月,在烧碱企业开工率低的情况下,原盐进口仍达到33.97万吨。

产能占全国原盐总产量1/4的山东潍坊盐业协会秘书长齐利民告诉记者,近两年来烧碱企业新上项目中,绝大部分都是离子膜工艺,而离子膜工艺对原盐质量要求较高。国产原盐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原盐质量低劣,不溶物、可溶物杂质含量高,且钙镁倒挂。这些原盐不仅不适合做离子膜烧碱用盐,连使用隔膜工艺的烧碱企业都不愿意用。

“只有在产品质量上高出一筹,甚至达到进口盐的水平,产品才能销得出去,才能赢得市场,赢得用户。”齐利民说。他建议,制盐企业应增加投入,从盐田设施上保证产品质量。盐田设施是提高原盐质量的硬件,必须使用先进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改变不讲工艺原理、习惯性的操作方法,用科学的工艺原理指导生产。

“离子膜烧碱与隔膜烧碱对原盐钙、镁离子的浓度指标要求相差300倍。因此,盐质必须随之有相应的提高,来适应这一新工艺技术的要求。”河北省盐业公司沧州分公司李书欣这样说。

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分公司经理助理王茂生也告诉记者,目前虽然海盐到公司的价格比井矿盐低10元/吨,但海盐比井矿盐杂质含量高,每吨还要再加60~70元的处理费用,所以他们还是尽量用井矿盐。

国内原盐出口量不大的原因也是质量问题所致。如果把原盐质量提上去,达到进口盐水平,就能有效地抑制进口量,增加出口量,从而调节国内原盐的供求关系。

把产业链打通

晒盐的只管晒盐,这是制盐企业的老观念。制盐企业仅仅依靠盐资源未必能形成竞争优势。如果能利用自己的原料优势构筑完整的盐化工产业链,则有利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获得巨大的化工产品发展空间。

2005年,中国盐业总公司重组了内蒙古吉兰泰盐化集团公司,并上马了年产40万吨的聚氯乙烯一期工程;2007年5月,中盐重组了湖南株洲化工集团公司,形成了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的能力;2007年10月,中盐控股了山西运城南风化工集团;2009年初,中盐又接收了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权。这样的重组使中盐凭着资金、原料、技术等诸多优势进入下游化工产业。目前,在产品组合中,中盐将要逐步扩大食盐、多品种盐、高端工业盐市场占有比例。另外,元明粉依托南风化工股份公司形成占有全国产量50%左右的规模,烧碱及聚氯乙烯成为国内主要生产商,金属钠、氯酸钠、硫化碱等成为国内最大生产商,从而构筑起以盐为核心并拥有多个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性产品系列。

而这些重组也对盐化工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江苏省盐业集团公司总会计师袁庆昆表示,长期以来,制盐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目前工业盐市场在不断细分,客户对工业盐产品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对氯化钠含量的要求高低不一。在烧碱产业,生产企业添加的抗结剂和硫酸根以及部分不溶物会对离子膜寿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制盐企业面前的主要课题。江苏扬农化工集团高工周林告诉记者,盐里面添加的抗结剂,加少了容易结块,加多了使用起来也存在问题,这是离子膜烧碱生产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制盐企业应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尽快解决抗结剂等问题,打破进入烧碱企业的瓶颈。

在目前市场非常疲软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江西盐矿有限责任公司扭亏为盈,成为同行业中为数不多的盈利制盐企业之一。该企业副总经理杨腊生告诉记者,他们实施差异化产品策略,开拓两碱用盐之外的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石油工业、国防等尖端工业用盐产品,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尽管这些市场相对两碱市场较小,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杨腊生说。

把营销渠道拓宽

做为最古老的产品之一,盐的销售方面一直改变不大。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已有业内人士建议制盐企业改变传统营销模式,采用中远期交易,这种销售模式的最大好处是能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中国工业盐交易市场总裁张焕明告诉记者,目前工业盐现货价格大幅暴跌,部分生产企业出现了亏损,而中远期交易就可以发挥套期保值的作用。张焕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去年11月份工业盐市场价为370元/吨,当时假如你有5000吨盐还没找到买主,但又担心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现货价格会走跌,那么你就可以在当时完成卖出5000吨的交易合同,该合同执行期是2009年7月到期前的任何一个交易日。即使到了7月份现货价格下跌到了80元/吨,但因为你去年11月份在工业盐电子交易市场上有5000吨的卖出合同,在合同到期前,可以将5000吨的合同以80元/吨的价格向工业盐电子交易市场买回,与原先的卖出合同对冲掉,这样一卖一买产生的对冲收益就是145万元。这时货还在你的手上,但你在工业盐电子交易市场却赚了145万元。这145万元正好抵消你在现货市场上的亏损。“中远期交易可以扩宽工业盐的销售渠道。目前每天的工业盐交易量已经达到了40万吨。”张焕明说。

把市场真正放开

据中国盐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林家骅介绍,去年我国原盐消费量6755万吨,其中两碱用盐消费量5245万吨,食用盐消费量860万吨,小工业盐消费量654万吨。对制盐企业来说,虽然小工业盐市场比例最小,但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目前的问题是,小工业盐仍由各地的盐务局专营,其产品种类单一、价格高、质量差,而且既不能退货,也不能赊账,实际上属于一种强买强卖。很多用盐企业为了避开体制的问题而不用工业盐改用元明粉。但是元明粉成本高,效果差。如果体制改了,小工业盐这部分市场将会超过千万吨的销量。

“小工业盐专营最大的问题是不公平,应当放开。”江西九二盐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炜这样告诉记者。据他反映,现在各地盐务局利用小工业盐专营向制盐企业谈条件,致使企业在小工业盐市场的竞争不公。如果小工业盐市场放开,制盐企业就能实现公平竞争,企业的精力也能放在技术改造上。

福建山腰盐场营销部经理陈风荣认为,小工业盐市场放开后,企业自己完全可以去跑市场,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