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谁都明白现在市场的寒意逼人,但发改委官员日前一句“除天然气以外,国内能源供应目前相对过剩”,还是让人们心里一沉。
毕竟,仅仅3个月之前,“油荒”、“煤荒”、“电荒”还频繁挂在人们口头,能源供应紧张一时间几乎成为解释各行各业紧张状况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由。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能源紧缺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中的常态。
3个月从“荒”到“过剩”,几乎没有“平衡”的过渡期。中国石化四季度将削减10%的原油进口;中国11月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2.3%,成品油库存陡增;煤炭出口戛然而止,煤价应声下跌;用电减少正在由珠三角、长三角向西部省区蔓延,11月发电量同比降幅可能超过7%……
这场能源过剩危机来自下游需求的迅速萎缩。那么对于“相对过剩”会持续多久的判断,将来自对经济何时回暖的判断。业内普遍认为,至少在明年,能源供应仍将比较宽松,供过于求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业内人士指出,能源供应是否过剩应该是动态变化的,能源供求状况与油价密不可分。短期看来现在油价降到了阶段性的低点,但并不能得出已经回到低油价时代的结论。长期看来,化石能源仍然具有稀缺性。
相对过剩时期已经成为现实,能源行业应该做些什么?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正是应当“有所为”的时期,积极进行石油战略储备,加快海外并购,进行产业升级和安全生产建设是当务之急。
低油价时期无疑是进行战略石油储备的好时机。发改委上月表示,中国已经完成战略储备第二阶段投资计划,将存储2680万立方米(约合1.69亿桶)石油。
中石油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的能源供求形势比较严峻,但明年仍将加大开采力度,降低投资成本和油气发现成本。同时,现在更是进行海外收购的好时机。中石油集团表示明年将力争油气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指出,勘探开发计划与油价高低本身并无直接关联。石油公司在勘探开发方面的规划都是中长期的,不会受到油价短期波动的影响,特别是石油公司并不会认为40美元以下的油价是一个“合理价位”。
中海油宣布未来10-20年间投入约2000亿元用于南海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计划建成年产5000万吨的油气当量产能,中石油集团可能参与竞购交易金额高达3亿美元的某加拿大上市公司持有的非洲油气资产,以及中石化收购TYK公司油气资产的坚决态度,无不表明,石油公司正在加快争夺油气资源,现在有利于低成本扩张。
业内人士指出,明年国内能源形势是否依然宽松,主要取决于经济下滑见底的时间以及恢复的速度。对于石油公司来说,虽然中长期的勘探生产、炼油能力等战略规划不会有大的变化,但短期“战术”肯定会有相应调整,例如一些大型炼油和乙烯项目建设和投产的节奏会放缓、及时调整原油加工量等。
而天然气的“独善其身”,也更凸显了发展的重要意义。且不论国内气价也仅为国际价格的一半,单是消费量的飞速上升和下游大片空白市场待占领,就值得石油公司为之拼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