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获悉,虽然我国是全球钛矿资源大国,但不是钛矿原料生产大国,钛矿原料工业未能与钛白工业发展同步,钛矿已成为制约我国钛白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目前国内传统钛矿产地中,海南资源量日渐枯竭,加之当地生态保护政策,其钛矿年产量只有20万-25万吨。而且海南已有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深加工建钛白粉厂的设想,预计未来该省钛矿出省会减少,甚至到无货可供的地步。由于本地矿源和产量减少,钛白产能扩大,广西前几年就从外省补充钛矿维持钛白生产。云南作为新兴钛矿产地,出于保护旅游和生态资源的目的,鼓励向深加工方向发展,限制以粗矿形式直接出省。由于该省钛白和钛渣企业快速发展,寄希望其钛精矿发展其他地区钛白产业已不现实。四川攀西是国内最主要的钛矿资源贮地,也是目前国内最大钛矿产地,钛精矿年产量约70万吨,但预计该省今后钛矿年需求量将达150万吨。若无根本性改变,两年后四川部分钛白企业可能面临“无米之炊”,更不用说依靠攀矿为原料的其他地区钛白企业。
据钛白分中心主任毕胜介绍,前些年预言的钛矿危机已不幸被言中,目前全行业除感受钛矿供应紧张外,价格也在猛涨,就连品质较低的钛矿价格也已涨至1400-1700元/吨,部分企业很难继续支撑。
据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我国开始进口钛矿(全部是钛铁精矿)补充市场,前些年东南亚等国钛矿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此外,加拿大、南非酸溶性高钛渣(TiO2品位约80%)也成为国内一些钛白企业的生产原料。2006年全国进口钛矿708251吨,占当年国内钛矿总需求的1/3左右且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