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一月份公布的《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和四月份公布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就我国煤化工发展分别提出了“有序推进煤炭转化示范工程建设,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完成煤炭液化、煤制烯烃的工业化示范,为后十年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和“加快发展煤基、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统筹规划,有序建设重点示范工程。为十二五及更长时期石油替代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
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征求意见工作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却一直没有正式出台。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份对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有指导性意义的文件一直迟迟不能发布?笔者认为是因为出台的时机还不成熟,下面作简单分析。
——新型煤化工技术尚需大规模装置的验证
从征求意见稿内容上看,《规划》要求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煤制油规划年产分别为150万吨、1000万吨和3000万吨;煤烯烃的规划是,在上述时间点上年产分别为140万吨、500万吨和800万吨,占烯烃总量比例分别为3%、9%和11%。
目前国内煤制油和煤制烯烃项目都还在建设阶段,并没有投入商业运营,暂时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即使是得到国家财政大力支持的神华集团煤液化和煤制烯烃项目,也要到08、09年才能够投产运行。以内蒙古神华自主知识产权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项目为例,从中试成功到首次实现工业生产,其风险可想而知。因此,不论是直接液化还是间接液化,也不论是MTO还是MTP,都需要相关企业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的验证后再进行推广和规划,才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
——国内煤化工有过热的倾向
近两年国内煤化工项目隐隐有一哄而上的趋势,《规划》中对中长期煤化工项目目标的规定可能加剧这种过热倾向,因此目前暂不适合公布。
虽然06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并对煤化工项目的最小规模作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很多企业采取了项目总规模达标,但一期工程规模较小的方式来回避发改委的约束,继续上马煤化工项目,而且有部分企业以发展煤化工为名圈占煤炭资源。
同时,一哄而上,同时进行大量煤化工装置项目的建设,也给设备采购造成了困难,并带来了装置建设和设备安装力量的短缺。
此外,大量开工的煤制甲醇进入市场带来了国内甲醇价格的大幅度下跌,目前国内的甲醇价格已经从07年初的4000元/吨下跌到了目前的2300元/吨左右,同时我国也从甲醇的净进口国变成了净出口国。
综上所述,在条件还不成熟的现状下,发改委选择暂时不公布《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先进行煤炭液化、煤制烯烃的工业化示范工作是明智之举。待国内工业化示范装置运行平稳,积累大规模运用的经验,再进行合理的产业规划才是恰当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