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公布的《2006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医药业销售收入和利润,以及医药保健品出口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医药行业所属的子行业中,部分行业利润率呈持续下降状态。有关专家分析指出,随着药品降价、处方管理等政策的实施,制医业利润率下降的趋势还会加剧,但医药行业的一些新利润增长点不断显现,这预示着医药业大洗牌的时代将来临。
“医疗附属品”成新增长点
医药子工业包括化学原料药业、化学制剂业、生物制剂业、医疗器械业、中成药业、兽药制造业。2006年这些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被人们称为“医药附属品”的医药用品业和医疗器械业利润增幅最大,分别到了51.39%和26.37%。
“医疗器械业肯定会成未来医药行业的一个利润新增长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姜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使用率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无论医用器械还是家庭用的器械的使用量,在未来都会出现大幅增长。而且,由于我国医药业的开放度有限,医疗器械业有望成为吸引外资的突破口。”
出口推动医药业发展
2006年,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保持上升势头,出口额达196.1亿美元,同比增加26.3%。其中,中药类产品出口额为10.9亿美元,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
“在医药业利润空间大幅缩小的背景下,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再创历史新高,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这显示出我国医药出口的巨大潜力。”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小明告诉记者。他指出,去年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三大优势。一是化学原料药作为行业出口支柱,依然保持一定竞争优势,特别是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解热镇痛药等产品继续在国际医药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二是医疗器械贸易逆差得到扭转。常规设备、手术器械、按摩器具等中小型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其功能和可靠性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相当,受到国外使用者欢迎。三是大宗药材的出口均呈大幅上涨之势。尽管《欧盟传统草药注册指令》规定的过渡期即将临近,但随着欧洲民众对中药产品的普遍认可,中药类产品对欧洲出口反而呈现较快增长。
制造业大洗牌时代来临
2006年的医药行业一半是喜、一半是忧,医药制造业利润率已降至四年来的最低点7.98%。报告显示,当年医药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00亿元、利润400亿元。从医药各子行业发展情况看,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中成药销售均突破千亿元,可利润水平普遍偏低。其中,只有生物制药的利润率最高为10.58%,化学原料药只有5.27%,化学制剂8.32%,中成药9.14%,中药饮片5.45%。
针对医药制造业的这种现状,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磊指出,这主要是由于体制和管理问题造成的。医院以药养医的机制不改变,医疗体制改革方案迟迟不出台,国家对医药行业创新投入不足等体制问题,是目前医药行业出现低迷的主要原因。而且,连续进行的药品降价也致使医药行业利润下降。此外,医药宏观调控部门的缺失也让医药行业失去了主心骨。政府机构改革后,随着设在原经贸委下医药局的撤销,导致医药监督部门充当起了医药行业管理部门的角色。“而监管部门并不具备综合协调企业发展的能力,角色错位引起了医药企业找不到领头人。”他说,“这种低迷状态还将持续两至三年,甚至部分行业的利润率将降至4%。低利润的局面意味着我国医药将迎来大洗牌时代。”
医药商业将刮兼并重组风
2006年,医药商业企业的日子不太好过。全年销售净额预计达到2800亿元,销售利润16.8亿元,可药品销售利润率竟然降为0.6%。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告诉记者,自2002年以来,除2003年非典的缘故,药品销售出现了小幅上涨、利润率达到0.73%外,医药商业企业的利润一直在0.66%下徘徊。
朱长浩认为,微利时代将引起商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医药商业企业有6000至7000家。规模小的企业太多了,尽管从表面上看竞争激烈,但是这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利润不断降低,各企业间肯定要走联合之路。此外,调整战略也不失为一剂良方,但这可能仅对大型医药商业企业有效。据他介绍,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0511)、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00963)、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600849),采取调整盈利品种、利用规模化经营、与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等措施,企业利润已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