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重工业在面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煤、电、油等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长,由此也出现了探讨要不要重新发展重工业的问题。本文分别从现阶段发展重工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所困难进行全面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应重新大力发展重化工业。
一、关于中国重新重工业化的争论
自1999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发展出现了转折性变化,以钢铁、化工等行业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当前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经济和重工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面对这样的情形,中国是应该按照产业发展规律重新发展重工业还是选择另外的发展道路,成为众多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是否重新发展重化工业的争论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目前所处阶段、走势、面临的任务和应当采取的对策,也是涉及到中国能否最终实现工业化的重大问题。
二、中国重新重工业化面临的机遇
总结中国的中国工业化进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工业化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它是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在市场化落后的条件下迅速推进的,是由政府发动,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筹集资本,以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增长为主,经济效益差的道路。中国在经历了先重工业化、轻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后,现在正进入一个重新重工业化的阶段,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首先,市场需求成为主要的拉动力量。当前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由于市场的消费需求,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近年来,中国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目前已经进入住房和汽车为代表的重工产品以及电子通讯产品的消费周期,新一代的工业消费品和机械装备等设备制造业显示出了旺盛的增长潜力,人们对电脑、大屏幕高清晰度彩电、激光视唱系统、汽车等重工业消费品的需求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围绕着人们的需求来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以汽车为例,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汽车制造工业,提高汽车的质量以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居民对汽车的需求量,而不能只是一味的依靠进口,我们必须发展民族的汽车工业。
第二,我国现在进入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镇的数量规模较以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而新一轮城镇建设高峰的出现,对钢材、水泥、能源、电力相关机械设备的需求急速增加,客观上也就促进了我国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城镇化加速发展与重化工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重化工业的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另一方面,城镇化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重化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的聚集效应。
第三,改变我国制造业落后面貌、满足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是重工业的核心,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现阶段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还相当落后,许多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仍然要依赖进口,要想大力发展振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完全依靠进口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因此现阶段发展重化工业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化工业的发展形成了支撑。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由于重化工业所需原材料和能源较多,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比较大,而近几年我国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建成了一大批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为今后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第四,中国现在发展重化工业已经不同于当初计划经济时期是由政府在不计成本的驱动,而是转变成了民营、外资和国企三部分共同参与,最具代表性的是民营资本开始进入重化工业,为重化工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积累起了进入重化工业的“门槛资本”,开始进入以前由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统天下”的重化工业。这次重化工业重新大发展是市场机制已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开始发挥主导作用的背景下推动的,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仔细分析民营资本着重投向重工业的原因,主要还是重工业具有非常高的资本回报率,能够在短期收回成本并取得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说是市场的需求推动了民营资本的进入。
三、中国重新重工业化面临的挑战
2004年以来,我国重化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包括煤炭在内的资源需求的高速增长,引发了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中国资源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的人均水平,尤其是对工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煤、石油等能源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我国对资源的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也是十分低下的。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吨能耗实现的GDP仅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以2004年的数据为例,我国实现的GDP占世界的4。4%,但是消耗的资源却占据了世界原油的7.4%、原煤的31%、铁矿石的30%、钢材的27%、氧化铝的25%、水泥的40%,因此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中国重新重工业化的进程,也是中国重新重工业化面临的最大难题。
重工业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业部门,中国重新重工业化势必对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环境的整治,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总体来看,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我国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总量还在继续增加。我国重化工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布点在大江、大河附近或在城市中心区,一旦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就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重工业化的同时有效地防治环境污染也是我国目前急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此外,由于重化工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有机构成很高,虽然对GDP的增长贡献率教高,但是与轻工业或服务业相比,其创造的就业岗位和吸纳就业的能力却比较低,容易引发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的现象。在许多重化工业企业中,如汽车、机械行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无人操作的环节和空间也越来越多,对工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四、如何克服中国重工业化面临的困难和制约
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发展重工业所面临的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正视其所面临的困难。总的来说,中国重新重工业化所面临的难题和制约不是不可以克服的,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创新社会。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现重化工业必须要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第一,要正确处理好重工业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我国的重工业化进程绝不能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我们要实行预防为主、三同时和过程控制等制度相结合的方法,在促进工业化的同时要把保护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指标来考核政绩的不良倾向,把环境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本,把环境评价作为地方发展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将传统工业化过程中“资源产品废物”的增长模式转变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的循环模式,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清洁化、高效化的集约型增长方式;第二,要正确处理工业与资源的关系,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消耗资源是不可避免的。针对我国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我们必须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学进步,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降低资源的消耗。以改善能源结构为途径,通过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实现能源供给的多元化、多样化和清洁化。第三,要正确看待重工业与就业的关系。虽然重化工业的资本密集程高,单位资本所能安排的劳动就业少,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近年来已经明显加快。城镇化加速发展与重化工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重化工业的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另一方面,城镇化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重化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提供的聚集效应。重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化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会促进相关产业,如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而第二、三产业是转移我国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因此重工业的发展客观上也会带动轻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能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第四,要正确处理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服务业的关系。在现阶段大力发展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方向的同时,也要同步发展我国的农业、轻工业和服务业。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轻工业的发展也是必须的,不管发展到什么阶段,人们对轻工产品的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也是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重工业与服务业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其次,我们要正确认识重新重工业化。重新重工业化并不是要各地一窝蜂地发展重工业,必须要避免低水平的简单重复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老工业基地为重点,发展沿海港口重化工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降低重工业发展的成本。例如,随着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国内的资源供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大量依靠向国外进口大量的资源来满足国内生产的需要。因此,发展沿海港口重化工业基地可以降低资源的转运成本,就地就可以进行生产加工。
再次,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把重工业的发展作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并不意味重工业可以没有任何限度,重工业的发展需要适度,尤其是基础类的重工业发展必须与深度加工类的重工业同步发展,必须以合理的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为核心,重点应该是重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设备制造、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而不应该是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的原材料重工业。
最后,重新重工业化必须要以技术创新为根本,以人力资本为主体,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全球经济化为条件,不断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更新,改造传统产业,尽量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尽可能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努力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职工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品种、效益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能片面追求产值、数量、规模、速度而忽视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到国外去投资开发更多的资源,开辟更多获得资源的渠道,以满足我国重工业化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