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能源环保
乙醇油市场渐趋过热需求增大 发改委未雨绸缪
2006.12.26   点击178次

随着近年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攀升和石油资源的日渐紧张,乙醇油这种普通无铅汽油的替代品受到逐渐认可和追捧。各地相继出台了鼓励发展和使用乙醇油的优惠政策,促使乙醇需求量大幅上升,燃料乙醇项目建设随之空前高涨,一些地区隐现产业过热倾向和盲目发展势头。为避免重蹈盲目重复建设的覆辙,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督促各地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严格市场准入、严格项目建设管理与核准,促进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健康发展。

据介绍,我国以生物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发展已5年,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今年一季度,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河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无铅汽油。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和应用国。目前,以生物燃料乙醇或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等名目提出的意向建设生产能力已超过千万吨。两部委通知指出,发展生物燃料乙醇是国家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政策性强,难度大,与市场发育关系紧密,涉及原料供应、乙醇生产、乙醇与组分油混配、储运和流通及相关配套政策、标准、法规的制定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制定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当前,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

通知要求各地,从国家战略意义出发,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认真分析本地区的基础和优势,找准产业定位。结合土地资源状况,研究分析原料供需总量和区域分布,围绕产业经济性和目标市场,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项目布局原则和乙醇汽油的混配、储运、销售和使用实施方案,以及配套政策、法规工作等。从战略上统一筹划并正确引导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特别应注意市场是否落实,避免盲目发展。 通知明确,“十一五”时期的总体思路是积极培育石油替代市场,促进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各地应根据市场发育情况扩大发展规模;确定合理布局,严格市场准入;依托主导力量,提高发展质量;稳定政策支持,加强市场监管。国家促进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因地制宜,非粮为主。重点支持以薯类、甜高粱及纤维资源等非粮原料产业发展。 能源替代,能化并举。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相结合,长产业链,高附加值,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石油基向生物基产业的转型。 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努力提高产业经济性和竞争力,促进纤维素乙醇产业化。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通过“吃干榨尽”综合利用,减少废物排放。 合理布局,留有余地。燃料乙醇生产规模要留有一定富余能力,保障市场供应。已有部分地市推广的省份率先改为全省封闭。 统一规划,业主招标。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拔投资主体,防止一哄而上。 政策支持,市场推动。强化地方政府立法,依法行政。同时,积极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在严格项目建设管理与核准方面,通知明确,“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实行生物燃料乙醇“定点生产,定向流通,市场开放,公平竞争”的相关政策。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实行核准制,其建设项目必须经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商财政部门核准。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前,除按规定程序核准启动广西木薯乙醇一期工程试点外,任何地区无论是以非粮原料还是其它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核准和建设一律要报国家审定。非粮示范也要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凡违规审批和擅自开工建设的,不得享受燃料乙醇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依据相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的责任。非定点企业生产和供应燃料乙醇的,以及燃料乙醇定点企业未经国家批准,擅自扩大生产规模,擅自购买定点外企业乙醇的行为,一律不给予财政补贴,有关职能部门将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银行部门审批贷款要充分考虑市场是否落实的风险。

中国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