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甲烷氯化物行业产能过剩 产业安全刻不容缓
2006.09.28   点击218次
    2006年国内甲烷氯化物装置产能过剩,市场持续走低,企业间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局面出现。我国自2001年8月15起对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法国、德国和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征收反倾销税,2006年8月15日到期,但我国有可能再度面临进口二氯甲烷倾销。面对国内企业恶性竞争、国外产品欲大举倾销的市场现状,甲烷氯化物企业应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应对,以维护产业安全和企业的长远利益。

    
    产能高速扩张 2010年将达145.7万t/a

    
    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我国99%的一氯甲烷用于有机硅和多氯甲烷生产,其生产装置多与有机硅装置和多氯甲烷装置配套建设。由于《蒙特利尔公约》生效,2005年底前关闭了天然气热氯化法单产四氯化碳装置后,现供应市场的四氯化碳基本上是多氯甲烷生产装置副产。本文所涉及甲烷氯化物不包括一氯甲烷和四氯化碳。

    国内除昊华西南公司(原自贡鸿化)保留了3.0万t/a天然气热氯化法生产装置外,其余装置都采用甲醇法生产甲烷氯化物,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的产品比例为30~60:40~70,副产3%~5%的四氯化碳。2005年我国甲烷氯化物产能为65.7万t/a,产量为47.26万t。2006年甲烷氯化物装置能力将达到87.7万t/a,同比增长33.5%,预计2010年装置能力达到145.7万t/a。2005~2010年我国甲烷氯化物主要企业及产能统计见表1。

    二氯甲烷 2000年我国二氯甲烷表观消费量为10万t,2005年表观消费量达到25.18万t,需求年均增长率为18.5%。2000~2006年6月我国二氯甲烷产量及进出口统计见表2。

    我国二氯甲烷主要用作医药、农药、替代CFC11用作聚氨酯发泡剂、替代苯和二甲苯用作粘结剂溶剂,也可用于金属清洗和电子清洗行业,近年来开始作为生产致冷剂HFC32的原料。2005年我国二氯甲烷消费构成见图1。

    三氯甲烷 随着甲烷氯化物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近年来我国三氯甲烷产量快速增长,进口量逐步减少。2005年我国三氯甲烷产量达到26.46万t,进口量为23.66万t,表观消费量达50.12万t。2000~2006年6月我国三氯甲烷产量及进出口统计见表3。

    三氯甲烷主要用作生产HCFC-22的原料,也用于医药、农药等领域。随着空调、工业制冷设备和氟塑料PTFE的增长,带动了HCFC-22发展,进而拉动了三氯甲烷发展。2005年我国三氯甲烷消费构成见图2。

    
    市场陷入无序竞争

    2006年二氯甲烷价格同比下降1200~1900元/t,2006年6、7月份同比分别下降1700元/t和1900元/t,价格大幅下降导致进口量减少。2005年1~7月三氯甲烷价格呈上升趋势,而2006年1~7月则处于下降趋势,降幅之大使企业利润空间骤减。

    2006年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市场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产能过剩,企业间恶性竞争严重;其次是下游产品旺季价格大幅下降,三氯甲烷主要用作生产HCFC-22,每年1~7月份是销售黄金季节,HCFC-22市场价格在8000~12000元/t,而2006年3月份以后价格一路下滑,目前价格维持在8000~9000元/t,销售价格远低于原料费用。
国内HCFC-22市场完全陷入无序竞争的局面,导致三氯甲烷市场价格也一路走低。
2006~2010年我国甲烷氯化物消费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2%,产能增长率将达到17.3%,今后5年装置开工率将逐年降低,行业恶性竞争将会进一步激化。2005~2010年我国甲烷氯化物供需情况统计见表4。

       加强行业自律 提高产业竞争力

    (1)“十一五”期间,国家将8万t/a以下甲烷氯化物生产装置和装置副产四氯化碳无处理措施的建设项目列为限制类项目。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产业政策,切实做好自律和监督工作,在“十一五”期间不再新建甲烷氯化物生产装置。

    (2)巩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反倾销的胜利成果,二氯甲烷反倾销的期终复审调查已经开始,国内企业要协助国家商务部做好调查工作,使二氯甲烷反倾销能够再延长5年的保护期。

    (3)企业要顾全大局,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限产保价,避免造成无序竞争。

    (4)国内甲烷氯化物生产装置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应努力寻找出口渠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5)积极同下游企业进行沟通、协调,保证产品价格合理性。重视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拓展应用领域,增大市场容量,减缓竞争局面,确保甲烷氯化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表1 2005~2010年我国甲烷氯化物主要企业及产能统计 万t/a

生产企业
2005年
2006年
2010年
江苏梅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6.0
  26.0  
26.0
中国昊华集团西南公司(原自贡鸿化)
13.0
13.0
  20.0  
浙江巨化集团
14.0
14.0
  26.0  
无锡格林艾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0
  4.0
   4.0  
山东东岳(集团)氟硅材料有限公司
4.0
  8.0
   8.0
山东金岭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0
12.0
  20.0  
重庆天玄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
  1.2
   1.2  
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1.5
  2.5
   2.5  
泸州鑫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0
  10.0  
阿科玛(常熟)氟化工有限公司
   —
8.0  
重庆天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4.0  
常熟理文(香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8.0  
山东海化集团
   4.0
   8.0  
合计
65.7
87.7
145.7  


                        
      表2   2000~2006年6月我国二氯甲烷产量及进出口统计       万t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2000年
2.16
8.63
0.01
10.78
2001年
3.69
6.38
0.01
10.06
2002年
4.98
3.82
0.17
8.63
2003年
9.80
6.54
0.28
16.06
2004年
13.00
6.00
19.00
2005年
20.84
4.80
0.46
25.18
2006年/1~6月
13.60
0.74
0.44


表3 2000~2006年6月我国三氯甲烷产量及进出口统计 万t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2000
3.71
10.33
14.04
2001
5.89
13.24
19.13
2002
5.93
14.18
0.14
19.97
2003
11.24
21.26
0.01
32.49
2004
16.00
24.00
40.00
2005
26.46
23.66
50.12
2006/1~6月
18.70
9.62
28.32

      
表4    2005~2010年我国甲烷氯化物供需情况统计    万t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开工率/%
2005年
47.30
28.46
0.46
75.30
71.9
2006年*
64.00
23.00
1.00
86.00
73.0
2010年*
95.00
11.00
106.00
65.3
化工信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