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磷矿石资源整合已初见成效,价格维持相对高位。
目前各级政府尤其是具有丰富磷矿资源的省份(云贵鄂)纷纷出台各项措施,来整顿磷矿开采秩序,保护磷矿资源,以保障我国的磷肥及磷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5年云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护磷矿资源,比如在采矿规模上面:新建露天开采矿山设计规模必须达到50万吨/年以上,对开采能力达不到50万吨/年设计规模的矿产地,作为资源储备,对现有生产规模与保有资源量不相符合、开发利用水平低的矿山必须进行改造提高(现有矿山保有资源量低于规定规模的除外);2006年底前,开采规模达不到6万吨/年的矿山予以关闭,2008年底前,开采规模达不到15万吨/年的矿山予以关闭,2010年底前,开采规模达不到50万吨/年的矿山予以关闭。2004年湖北省颁布实施了《湖北省磷矿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对磷矿开采规模实行总量控制,对磷矿石(粉)实行准运制度,对不符合规划要求、年开采规模小于10万吨、不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的矿山限期三年整改,到期仍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关闭。
通过政府的大力整合,磷矿石资源整合已初见成效。除了一些和地方政府签有长期合同的磷矿继续经营外,其它很大一批小型磷矿企业被关闭,磷矿石采选的集中度得到提高。目前云南省70%的磷矿资源掌握在云天化集团、云南石化集团及南磷集团的手中。湖北省关闭了139处磷矿山,全省磷矿山总数由2000年的284家减少到目前的145家。未来,我国还将通过区域继续整合一批磷矿企业,磷矿企业的数目有望在5年内由400多家减少到200多家,百万吨级大型企业的产量可达到磷矿生产总量的50%,最终达到80%。
随着磷矿资源的整合,磷矿石价格持续上涨,目前维持高位盘整。磷矿石资源的整合导致一些小磷矿厂家关闭,磷矿供应量减少;同时国内高浓度磷复肥的产量不断增加,其产量已经从15年前占磷肥总量的5%上升到2005年的60%,预计2006年可达到65%,08年后高浓度磷复肥的产量将占磷肥总产量的75%,从而大大增加对含量30%以上的磷矿需求。2005年国内磷矿石需求量为4300万吨(其中磷肥3350万吨,黄磷600万吨,饲钙350万吨),而磷矿石供给量仅为3600万吨(其中国有矿山2600万吨,其它性质矿山1000万吨),供需存在700万吨的缺口。因此,磷矿石价格在供需作用下,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目前维持高位盘整,其中云南地区30%品位磷矿石车板价为290元/吨,28%品位车板价为240~260元/吨;四川地区30%品位磷矿石车板价为280~300元/吨;湖北地区30%品位磷矿石车板价为380~400元/吨;贵州地区29%品位磷矿石车板价为290元/吨。
随着磷矿资源稀缺程度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未来磷矿石价格下跌空间有限,上升通道打通。
二、黄磷行业整合才刚开始,明年可望见分晓。
近年来黄磷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导致黄磷行业盲目扩能。近年国内电力紧缺,导致黄磷装置的开工率下降,黄磷价格从7000元/吨的低位开始上涨,最高突破20000元/吨,而黄磷生产成本在8000~9000元/吨,可以想像黄磷生产商的利润非常丰厚,即使以目前黄磷价格11000元/吨左右计算,吨毛利仍能达到2000元/吨。1吨黄磷投资额大约在3000元左右,5000吨小黄磷装置投资额在1500万元左右,但不到2年时间就可以收回投资,因此对产业资本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这导致了黄磷行业的扩能非常严重,05年新增30万吨,06年又新增25万吨,总产能突破200万吨,而实际需求量只有不到50%,处于严重的产能过剩。
07年黄磷仍然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行业重新洗牌不可避免。首先,国内电力供应形势得到缓解,根据我们电力部门预测,06年年底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动态平衡,广东、华东、华北部分地区略有紧张,到07年末阶段性产能过剩3000万千瓦,这样07年我国电力相对富裕,黄磷装置的开工率将会上升,即使每年满负荷运转6~8个月,届时黄磷产量将大幅增加,产量将达到75~100万吨。其次,今、明年出口可能下降,2005年出口量为9.93万吨,2006年下降到7万吨左右,2007年将会低于7万吨的水平。最后,甲胺磷等高毒有机磷农药将从2007年开始全部禁止,这部分对黄磷的需求也将减少。因此,2007年产量(75~100万吨)将超过需求(包括出口,在50~70万吨左右),黄磷由相对过剩过渡到绝对过剩,在电价较为刚性、磷矿石价格高位盘整的情况下,黄磷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因此,国内黄磷行业将重新洗牌。
政府政策助推黄磷行业的结构调整。首先,差别电价可望从云南向全国推广,目前云南实行差别电价的做法:
对已建成装置容量在20000KVA及以上、设计生产能力10000吨/年及以上,工艺技术先进、环保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明显、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黄磷生产装置,按照每Kwh优惠0.02元电价保障生产;对20000KVA以下、10000KVA及以上,设计生产能力10000吨/年以下、5000吨/年及以上,并符合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要求的装置,按现行电价保障生产;对昆明、玉溪、曲靖市的10000KVA以下、设计生产能力5000吨/年以下的黄磷生产装置按照《云南省黄磷行业准入条件》改造时限的要求分别实施限制类或淘汰类电价。其次,继续对黄磷行业扶优汰劣,云南省将在2007年年底之前淘汰、关闭、拆除单台磷炉容量为10000KVA,设计生产能力5000吨/年以下的黄磷装置。
在政府政策和市场供需的双重作用下,5000吨以下的小黄磷装置将遭到灭顶之灾,2007年后黄磷行业将得到有效整合,行业集中度提高,市场竞争秩序得到规范。
三、在目前的磷化工中,电力是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电力是黄磷生产的最主要成本。在黄磷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黄磷大约消耗磷矿石(炉料矿)10吨(折合原矿16吨)、电力1.4万kwh。黄磷是典型的高能耗产业,电力占据大部分生产成本,尤其黄磷生产过程的烧结工艺环节更是耗电。
黄磷生产成本的构成为:电力占总成本50%~60%;如果外购磷矿石,则磷矿石占成本的15%~20%,自供磷矿石,则磷矿石占成本的10%左右;其余成本包括人工、焦炭、电极等。因此,电力是主要成本项,磷化工行业与其说是资源属性的行业,不如说是能源属性的行业,即高能耗行业。
因此,电力目前是磷化工行业最主要瓶颈。一方面电源供应不稳定,黄磷生产装置要么避峰生产,要么只有长期停产,结果出现有市场、无产品的现象;另一方面,即使电力供需形势缓和,但电价仍较为刚性,一些无电力优势的企业(差别电价下限制类、淘汰类装置,没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将长期面临较高的电力成本。因此,充足、可靠、廉价的电资源对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永续发展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