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酸锶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化生产,进入21世纪以来生产规模快速扩增,逐渐向大型化、规模化、专业化、精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目前,全球碳酸锶总产量约53万吨。据专家预测,碳酸锶发展正步入高成长期,未来10年后全球碳酸锶需求可望增长到100万吨,比2006年高出一倍。因此,加速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走高科技、系列化发展之路,是摆在我国碳酸锶行业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近年来,我国碳酸锶行业得到迅速发展。河北辛集化工集团拥有窑气法生产碳酸锶的先进技术,为我国碳酸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我国已有20多家企业从事碳酸锶生产,总年产能力达到了28.9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酸锶生产国和消费国,并出口到世界各地,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据海关统计,我国近年出口碳酸锶量分别为:2003年7.87万吨、2004年9.8万吨、2005年11.3万吨,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34.25%、36.8%、39.7%,占国际市场贸易的52.5%、54.7%、57.8%。
碳酸锶最主要的原材料天青石在世界上属短缺矿种,是不可再生的稀有矿产资源。我国天青石资源较丰富,占世界总储量的66%,分布在重庆、四川、甘肃、青海、新疆、云南、江苏、湖北等地,这为国内发展碳酸锶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但目前我国天青石利用率仅为65%左右,而国外利用率达80%以上。近年来,经过科研人员多年努力刻苦攻关,天青石利用率不断提高,特别是“三废”治理取得了很大进展。对碳还原法生产工艺进行改进,用石灰窑生产的CO2代替碳酸氢铵;产生硫化氢混合气体,用克劳斯法回收硫磺,其收率已达90%;用产生的硫化氢气体生产硫脲或硫代硫酸钠均取得了成功,经济效益明显。废水实现闭路循环,废渣用于生产水泥、制砖、铺路等,实现了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碳酸锶根据不同用途,可分为普通级、高纯级、电子级、纳米级、超高纯级等几个等级。目前,我国仅能生产普通级和高纯级产品,并且高纯级也还不能完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一性和稳定性,市场上的高纯级产品多为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厂商所控制,国内需求仍有赖于进口。另外,国内有单位已开始研究电子级碳酸锶,而纳米级和超高纯级产品国内仍然是空白。
因此,我国未来碳酸锶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建立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高度集中,充分发挥规模化竞争优势。
一是加速走向规模化。碳酸锶生产企业应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按照资源和市场分布特点及产业关联程度,采取强强联手、兼并、参股等方式,组建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甚至跨国经营的供产销一体化大型或特大型集团公司,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是加快新建企业的发展。稳定东部老基地,开发西部新基地,东部老基地具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西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天青石资源优势。因此,要将东西部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加快建设西部锶盐产业基地,增强我国碳酸锶产业发展后劲。
三是加强锶盐精细化工研究,拓展碳酸锶应用范围。我国已能生产工业硝酸锶、氯化锶、硫酸锶、氢氧化锶、氟化锶、高纯碳酸锶、钛酸锶、磷酸锶、碱式铝酸锶、金属锶及其合金等,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但产品质量与国际同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加强各企业间科研开发的联合,形成科技成果共享,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及附加值,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我国锶盐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四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升级。加快碳酸锶产品的升级换代是未来碳酸锶生产企业的主攻方向。碳酸锶生产企业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原料消耗,同时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新品种,如超高纯碳酸锶、纳米级碳酸锶、电子级碳酸锶以及荧光级高纯碳酸锶等。
五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行清洁生产。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力发展和推广碳酸锶洁净生产技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艺改造朝着闭合循环系统方向努力,应是我国碳酸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