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国内苯酚建设应谨防过热
2006.04.06   点击201次

由于下游双酚A、酚醛树脂行业快速发展,我国苯酚2000~2005年消费增长快于生产增长4个百分点以上,苯酚继续供不应求、大量进口,2005年苯酚产量44.33万吨、消费达73.3万吨、进口29.1万吨。由于近年国内将有多套双酚A大装置投产、酚醛树脂产能也有相当扩展,因此带动了苯酚投资新一软热潮。尽管这样,预计到2007年我国苯酚仍有10多万吨缺口,但从全球范围看到2007年全球苯酚产能将出现过剩。因此专家着重强调,国内苯酚建设应谨防过过热,要通过产业链协同来化解风险。

进入21世纪,我国苯酚的生产发展较快,产能不断提高、产量不断增加。1995年我国苯酚产量只有11.24万吨,2000年产量达到24.94万吨,1995~2000年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7.3%。2005年产量为44.33万吨,同比增长约19.87%,装置开工率约为82.1%,2000~2005年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2.19%。随着我国酚醛树脂以及双酚A行业的不断发展,对苯酚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005年我国苯酚的表观消费量为73.3万吨,比2004年增长12.9%,2000~2005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6.4%。由于目前我国苯酚的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因而每年都要大量进口。2001年我国苯酚的进口量突破20万吨,达到20.5万吨,比2000年增长111.65%;2003年我国苯酚的进口量达到32.3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比2002年增长约48.4%。2004年,由于我国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韩国、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进口苯酚征收反倾销税,减少了我国苯酚的进口量。2004年进口量减少到28.12万吨,比2003年减少约12.8%。2005年的进口量为29.1万吨,同比增长约3.6%。在进口的同时,我国苯酚也有少量出口。

从全球范围分析,苯酚主要用于双酚A、酚醛树脂,我国基本类同,并从过去酚醛树脂位居第一发展为双酚A荣登榜首。据专家介绍,2005年我国苯酚的消费结构为:酚醛树脂30%,双酚A29.3%,水杨酸8.9%,壬基酚6.5%,其它25.2%。随着我国酚醛树脂以及双酚A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苯酚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预计到2007年和2010年,我国苯酚的总需求量将分别达到约85万吨和96万吨,其中酚醛树脂和双酚A将是我国苯酚最主要的消费领域,尤其是双酚A在苯酚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将由2003年的28.8%增加到2010年的34.4%。2010年以前,虽然我国有多家企业准备新建或扩建苯酚生产装置,但在2007年以前能建成投产的只有香港建滔集团公司在广东番禺新建的1,套20万吨/年苯酚生产装置和吉化公司的22.7万吨/年扩能2套装置。因此到2007年我国苯酚的生产能力最多能达到85万吨。按装置90%的开工率计算,产量为76.5万吨,而届时的消费量将达到85万吨。因此,2007年我国仍需要进口一定数量的苯酚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

中国的双酚A市场前景是乐观的。据介绍,目前国内双酚A只有无锡树脂厂的4.1万吨/年和天津双孚公司的1万吨/年产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双酚A项目的发展已引起业界高度关注,除拜耳公司在上海合资建设20万吨/年双酚A项目,和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三井化学有限公司合作建设12万吨/年双酚A装置,中国蓝星公司计划在兰州建设5万吨/年、南通建设9万吨/年装置。另外正在规划中的双酚A项目还有一大批,这将使我国双酚A对苯酚形成更大消费能力。

但是专家还是谨慎指出,国内新建苯酚装置仍要高度注意避免风险。近年来世界苯酚产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之中:2000年全球苯酚的总生产能力只有738.4万吨,2005年达到926.0万吨,比2004年增长约6.4%。预计到2009年世界苯酚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135万吨,总消费量将达到945.2万吨。市场专家指出甚至到2007年,全球苯酚产能就将出现过剩。根据目前统计资料,2004~2007年期间亚洲地区将新增苯酚产能92.8万吨/年,约占亚洲现有生产能力的40%。其中82.5万吨/年将于2005年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以及韩国建成投产;亚洲地区苯酚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同期仅7%。由于中国苯酚需求持续增长,新增产能的50%将需要中国吸纳。到2007年全球苯酚产能将出现过剩,由于目前世界新建和扩建苯酚装置大多集中在亚洲,预计2006年前亚洲苯酚年产能力将新增160万吨,产品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到我国市场,所以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必须理性看待供求关系中来自国际市场的冲击,避免投资一哄而上。

有关生产厂家应尽快实施准备新建或扩建苯酚项目,提高单套装置的生产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以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双酚A等下游产品对苯酚质量的要求。同时要采用先进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新建苯酚/丙酮装置规模应达20万吨级以上,国内企业要致力提高单套装置的产能,并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生产模式。目前筹备建设的苯酚丙酮项目,主要有蓝星新材料公司位于南通化工区的20万吨/年装置,沈阳化工集团20万吨/年装置。据专家介绍,前者同时还将建双酚A、聚碳酸酯等配套装置,并与蓝星新材料无锡树脂厂环氧树脂进行产业协同。新建装置最好采用一体化生产模式,配套建设双酚A装置,进而生产国内紧俏的下游产品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等,以避免市场风险,形成苯酚与其下游产品生产一体化,互惠、互利、互助,共同参与国际竞争。总之,专家认为国内新建苯酚装置应慎重规划,同时要采用先进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新建苯酚/丙酮装置规模应达20万吨级以上,国内企业要致力提高单套装置的产能,并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生产模式。(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在线)